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惠能示智通偈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惠能的《示智通偈》

全文: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惠能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自性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2).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三身

(1).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山海经·海外西经》:“ 三身国 在 夏后启 北,一首而三身。”《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 、 奇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

(2).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唐 权德舆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诗:“已取贝多翻半字,还将阳燄諭三身。”《朱子语类》卷一二五:“佛氏所谓三身:法身者, 释迦 之本性也;报身者, 释迦 之德业也;肉身者, 释迦 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谓圆心所证;二曰报身,谓万善所感;三曰化身,谓随缘所现。”

发明

创造出的以前不存在的事物或方法

新发明

需要是发明之母

惠能名句,示智通偈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