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沁园春原文

蛮柳眠风,妃棠醉日,春意方浓。
怪凌晨乾鹊,欢声啧啧,充闾瑞霭,佳气葱葱。
白鹿效灵,黄龟献梦,还应君生第二龙。
兰房里,想犀帷晕翠,锦褓裁红。
五峰。
秀气攸锺。
更头玉硗硗天性聪。
自谪仙芳歇,久尘赋颂,江西派冷,谁嗣宗风。
骨脉尤香,云仍载诞,衮衮公侯从此封。
三朝满,好平分犀玉,满泛金锺。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沁园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沁园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春意

(1) 春天的气象

春意盎然

(2) 春心

凌晨

(1) 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2) 天快亮的时候

七月三日凌晨

乾鹊

即喜鹊。其性好晴,其声清亮,故名。 汉 王充 《论衡·龙虚》:“狌狌知往,乾鹊知来。”《西京杂记》卷三:“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鹊,古所谓乾鹊是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 马瑞辰 通释:“鹊即乾鹊,今之喜鹊也……鹊性喜晴,故名乾鹊。”一说,“乾”音“虔”(qián)。鹊为阳鸟,先事物而动应,故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前辈多以‘乾鹊’为‘乾’音‘干’,或以对‘湿萤’者有之。唯 王荆公 以为‘虔’字,意见于‘鹊之彊彊’,此甚为得理。余尝广之曰,乾,阳物也。乾有刚健之意。而《易》统卦有云:‘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南子》曰,‘乾鹊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以是知音‘干’为无义。”

欢声

欢心地发出呼声

啧啧

(1) 舌声

啧啧称羡

(2) 形容咂嘴或说话声

人言啧啧

(3) 形容虫、鸟叫声

充闾

(1).光大门庭。《晋书·贾充传》:“ 贾充 字 公閭 ……﹝父 逵 ﹞晚始生 充 ,言后当有充閭之庆,故以为名字焉。”

(2).用为贺人生子之词。 宋 王千秋 《沁园春》词:“充閭庆有,青氊事业,丹凤才华。” 金 元好问 《贺威卿徐弟得雄》诗:“利市金钱四座俱,阿卿新喜到充閭。” 明 李东阳 《士常得男迭前韵奉贺》:“庆协充閭事不赊,嘉期先报及时瓜。”

瑞霭

吉祥的云气

佳气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 * 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毛 * 《清平乐·会昌》

松柏葱葱

白鹿

白色的鹿。传说仙人,隐士多骑白鹿

且放白鹿青崖间。——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效灵

亦作“効灵”。显灵。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晷纬昭应,山瀆效灵。”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古先圣王受命应録,则有龟字効灵,龙图呈寳。” 清 孙惠 《浚河行》:“璧马於今不效灵,风涛簸荡连楼櫓。”

献梦

(1).古代群臣于季冬献吉梦给天子以贺吉祥的一种活动。《周礼·春官·占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 郑玄 注:“献羣臣之吉梦於王,归美焉。”

(2).泛指得吉梦。 宋 苏轼 《赐左仆射吕大防生日诏》:“适《斯干》献梦之辰,均《既醉》太平之福,膺予宠锡,介尔寿祺。” 元 戴表元 《排律十七韵贺阮侯得子》:“试啼宾错愕,献梦媪勤渠。”

兰房

(1).高雅的居室。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晋 傅咸 《感凉赋》:“忽轻箑于坐隅兮,思暖服于兰房。” 南朝 梁 沉约 《栖禅精舍铭》:“巖灵旅逸,地远栖禪;兰房葺蕙,嶠甍架烟。”

(2).犹香闺。旧时妇女所居之室。《文选·潘岳<哀永逝文>》:“委兰房兮繁华,袭穷泉兮朽壤。” 吕延济 注:“兰房,妻尝所居室也。” 南朝 梁 刘孝绰 《淇上戏荡子妇示行事》诗:“日闇人声静,微步出兰房。” 唐 王绩 《 * 》:“妖姬饰靚妆,窈窕出兰房。”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月影过宫墙,褰罗幌,好扶残醉入兰房。”

五峰

指五个手指。《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五峰,通呼五指也。”

秀气

(1) 清秀

这孩子长得越来越秀气了

(2) 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3) 小巧灵便

这把小刀做得真秀气

更头

更次。《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硗硗

(1).隆起突出貌;高峻貌。 唐 李贺 《唐儿歌》:“头玉磽磽眉刷翠, 杜郎 生得真男子。” 王琦 汇解:“头玉磽磽,谓头骨隆起也。” 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子斗老》:“烂烂开眼电,磽磽峙头玉。”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本通达,不务为崖异立磽磽名,然利害大体所在,不肯苟为媕婀。” 清 黄景仁 《杂咏》:“嗟彼磽磽者,先时自摧伤。”

(2).坚硬貌。 宋 苏轼 《凿井遇盘石得泉》诗:“矻矻烦四夫,磽磽斵层峦。”

天性

(1) 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2) 天命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赋颂

(1).赋和颂。两种文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 华山 之博也。”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

(2).吟赋作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为之赋颂。”

江西

中国东南部的省。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3320万,省会南昌。赣江南北贯全省,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省的北部;湖周围平原为主要产粮区。立于鄱阳湖入长江口西侧的庐山为著名避暑胜地。位于省西部的井岗山为中国 * 创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之。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钨矿产地

嗣宗

三国 魏 阮籍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参见“ 七贤 ”。

骨脉

骨架和脉络。比喻主干及分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十章》:“全篇大意,以德为基,以诚为纽,其旨备矣。明乎此,则 许 史 诸儒强以知、仁、勇立柱,及强以费隐、大小为第三支作骨脉者,徒增葛藤,曾何当耶?”

云仍

亦作“ 云礽 ”。1.远孙。《尔雅·释亲》:“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郭璞 注:“言轻远如浮云。” 宋 范成大 《次诸葛伯山赡军赠别韵》:“我家 鴟夷子 ,竹帛照 吴 越 。云仍无肖似,頫首媿前哲。” 明 李东阳 《赠阙里孔以昌》诗:“已向云仍占圣泽,还从伯仲识风标。”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九:“端门受命有云礽,一脉微言我敬承。” 刘逸生 注:“云礽,遥远的孙辈。”

(2).比喻后继者。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一:“ 顾 ( 顾炎武 )出於 程 ( 程顥 、 程颐 )、 朱 ( 朱熹 ), 程 朱 则 荀 ( 荀卿 )学之云礽也。”

(3).沿袭;因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引》:“譌谬云仍,詖淫展转,称名日戾,取义日淆。”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考其命笔,取便直言,文情弗宣,率尔易尽,枝叶於《书》而非云礽于《诗》也。”

衮衮

(1) 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同“滚滚”

不尽长江衮衮来

(2) 说话滔滔不绝的样子

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晋书·王戎传》

(3) 神龙卷曲的样子

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 * 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三朝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 李善 注:“三朝,岁首朔日也。”《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 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2).谓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峡》诗:“三朝上 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鬢成丝。”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説那小公子 灵光 ,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1).外朝、内朝、燕朝。《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汉 郑玄 注:“ 周 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内朝、燕朝。外朝在王宫库门外,有非常之事以询万民於宫中。内朝在路门外,燕朝在路门内,盖内朝以见羣臣,或谓之路朝,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

(2).指前后三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 僧繇 浪得名。”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平分

对等均分;对半分

平分土地

犀玉

(1).指犀牛角和玉。《韩非子·喻老》:“昔者 紂 为象箸而 箕子 怖。以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唐 薛调 《无双传》:“遇舅母生日,市新以献,雕鏤犀玉,以为首饰。”

(2).指以犀牛角和玉制作的头饰。 金 刘迎 《题十眉图》诗:“蛮云盘鹤辽天阔,犀玉依依对书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