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牛仲庸

作者: 张师愚朝代: 元代

送牛仲庸原文

樗散非世用,编简聊自娱。

宁知城市喧,似入山林居。

之子不遐弃,跫然造蓬庐。

照夜睹白璧,籋云逢名驹。

清言遗荣利,雅尚敦诗书。

依莲暂试吏,弹铗匪为鱼。

今晨遽云别,趋庭念扶舆。

汎汎季鹰舟,飘飘老莱裾。

耘耔有丰岁,脂牵无远途。

汉庭召英俊,行当待公车。

诗词问答

问:送牛仲庸的作者是谁?答:张师愚
问:送牛仲庸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师愚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师愚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一

参考注释

樗散

(1).樗木材劣,多被闲置。比喻不为世用,投闲置散。 唐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诗:“ 郑公 樗散鬢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清 顾炎武 《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2).用作谦词。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何意天恩横被,宸睠曲成,猥抡樗散之才,专委栋隆之任。” 明 许潮 《龙山宴》:“鹤髮经秋,樗散堪乘莲叶舟。皂帽非吾偶,白接非吾首。”

非世

谓诋毁世俗,讥刺世事。《庄子·刻意》:“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非毁时世之人。”《庄子·盗跖》:“ 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编简

书籍,多指史册

自娱

使自己在娱乐或愉快的状态中得到消遣

他读书自娱

城市

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入山

(1).进入山里。《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又大兴土木,作 昭明宫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隐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 观 为别驾从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 《献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也并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林居

谓下野闲居。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明史·张元祯传》:“ 元禎 素有盛誉。林居久,晚乃復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 元禎 言论意态,以为迂濶,多姗笑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家父罢政林居,纵肯发书,未必有济。”

之子

这个人。《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 笺:“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 潘岳 《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问 《寄赠庞汉》诗:“之子贫居久,诗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之子蓄奇怀,中宵肆良讌。”

遐弃

(1).远相抛撇;远相离弃。《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唐 元稹 《莺莺传》:“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復何言?” 宋 范质 《诫儿侄八百字》诗:“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飡忧。” 明 方孝孺 《与苏先生》之一:“师友遐弃,忽踰六年。绪言閎论,久絶心耳。”

(2).指皇帝归天。 元 揭傒斯 《故中宪大夫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志道哀词》诗:“ 忠献 一朝没, 武皇 亦遐弃。”

跫然

(1).形容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成玄英 疏:“跫,行声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北寺锁斋房,尘钥时一启。 晁 张 跫然来,连璧照书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劳君枉驾,可谓跫然足音矣,请坐赐教。” 何垠 注:“跫然,蹋声。”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方坐户侧,曝日光取暖,其弗聪之耳忽闻足音跫然至,审为 金荣 ,曰:‘ 荣哥 何来?’”

(2).喜貌。 宋 沉遘 《谢人投书》:“辱书及文编,辞高义丰,读之跫然。”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某夙附末光,雅烦善庇,伏藩城而待罪,隐若自安;佔宿邸之移文,跫然滋喜,依归之素,有过等夷。”

(3).空无所有或稀少的样子。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饵薄鉤不曲,跫然守空坻。” 明 汤显祖 《读陈匡左<元史本末>有感》诗:“跫然寒谷少人声, 玉茗 书归雪夜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感遇诗》:“夫《感遇》在 唐 ,未为絶出;而《感兴》在 宋 ,实自跫然。谓不当并论则有之耳。”

蓬庐

茅舍。泛指简陋的房屋。《淮南子·本经训》:“民之专室蓬庐,无所归宿。” 三国 魏 曹植 《愍志赋》:“去君子之清宇,归小人之蓬庐。”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朝为灌园,夕偃蓬庐。”亦用作谦词。 明 张居正 《答守备太监王函斋书》:“即是惠及蓬庐,不烦惠礼,致累清德也。”

照夜

谓光耀黑夜中。 汉 张衡 《思玄赋》:“ 丰隆 軯其震霆兮,列缺燁其照夜。” 汉 王粲 《神女赋》:“戴金羽之首饰,珥照夜之珠璫。”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我观 文忠公 ,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白璧

平圆形而中有孔的白玉。《管子·轻重甲》:“ 禺氏 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史记·滑稽列传》:“于是 齐威王 乃益齎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 北平 徐氏 有女, 雍伯 求之,要以白璧一双。” 宋 刘过 《念奴桥·留别辛稼轩》词:“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

名驹

1.名贵之驹。喻有才华的后生。

清言

(1).高雅的言论。 晋 陶潜 《咏二疏》:“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刘员外月下见寄》诗:“独謡闻丽曲,缓步接清言。” 王闿运 《罗季子诔》:“甲寅之秋,常接谈燕,清言相酬,如对琼树。”

(2).指 魏 晋 时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晋 陶潜 《扇上画赞》:“ 郑叟 不合,垂钓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晋书·郭象传》:“﹝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清 姚鼐 《<庄子章义>序》:“余观之,特 正始 以来,所谓清言耳!”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晋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参见“ 清谈 ”、“ 玄谈 ”。

荣利

功名利禄。《吕氏春秋·用民》:“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宋 范仲淹 《访陕郊魏疎处士》诗:“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

雅尚

(1).风雅高尚。《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比来天下奢靡,转相倣效,而 徐公 雅尚自若,不与俗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文方復雅尚之至,尝以律度百代为任,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 清 赵翼 《拜袁揖赵哭蒋三图》诗:“ 程生 作绘定可人,雅尚所存非漫戏。”

(2).极崇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王夷甫 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花面冲场,正生避席,非关倒置梨园,祗为从来雅尚。” 陈衍 《<沉乙盦诗>序》:“君诗雅尚险奥,聱牙鉤棘中时復清言见骨,诉真宰,盪精灵。”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试吏

出任官吏。《汉书·高帝纪上》:“及壮,试吏,为 泗上 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试用补吏。” 宋 刘敞 《得隐直书并闻将之洛阳》诗:“上书报闻罢,试吏何繾綣。” 徐一士 《一士类稿·谈吴士鉴》:“ 艺甫 则试吏 汴 中,湛冥廿载。”

弹铗

(1).弹击剑把。铗,剑把。《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 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 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復弹其鋏,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 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 客我。’后有顷,復弹其剑鋏,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 问:‘ 冯公 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 冯諼 不復歌。”后因以“弹鋏”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肯扫门觅仕,復懒弹鋏求通。”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明 王世贞 《答陈淮安玉叔书》:“ 沉嘉则 、 魏季朗 诸君从门下游,甚善;然渠辈尚以多弹鋏之叹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鋏与谁论。”

(2).谓寄食权门。 唐 于武陵 《过侯王故第》诗:“不知弹鋏客,何处感新恩。” 清 徐乾学 《北征》诗:“入市碎琴易,依 * 鋏难。”

(3).或谓思归。 明 郭登 《送岳季方还京》诗:“身留塞北空弹鋏,梦绕 江 南未拂衣。”

为鱼

《左传·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鱼乎。”言若无 大禹 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唐 杜甫 《草堂》诗:“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思其功,乃召见曰:‘畴岁 万年宫 ,微卿,我且为鱼。’”

趋庭

亦作“趍庭”。《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扶舆

(1).亦作“ 扶於 ”、“ 扶与 ”。犹扶摇。盘旋升腾貌。 汉 王褒 《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明 刘基 《满庭芳·寿石末公》词:“收拾尽,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孙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南纪奥区,扶舆磅礴,篤生哲人,树立岳岳。”

(2).亦作“ 扶於 ”、“ 扶与 ”。旋转貌。《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於猗那,动容转曲。” 高诱 注:“扶转,周旋,更曲意更为之。”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 高 注传写脱误,当作‘扶於,周旋也;转,更也;曲竟,更为之’……扶舆即扶於。”《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舆猗靡,噏呷萃蔡。”舆,一本作“ 与 ”。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淮南》所谓‘曾折摩地,扶与猗委’也。”

(3).谓勉强扶持。《韩诗外传》卷十:“ 茅父 之为医也……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復如故。”《后汉书·宋均传》:“以疾上书乞免,詔除子 条 为太子舍人, 均 自扶舆诣闕谢恩。” 王先谦 集解引 沉钦韩 曰:“扶舆盖 汉 晋 人常言。《晋·山涛传》‘遂扶舆还 洛 ’,《刘寔传》‘遂自扶舆冒险而至’,《皇甫謚传》‘扶舆就道’,盖勉强扶持之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又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 王闿运 《三祭酒鲍太夫人诔》:“观养扶舆,既涕且谈。”

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老莱裾

即 老莱 衣。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事亲虽不同, 江革 準舞 老莱 裾。”参见“ 老莱衣 ”。

耘耔

语本《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谓除草培土。后因以“耘耔”泛指从事田间劳动。 汉 张衡 《东京赋》:“兆民劝於疆埸,感懋力以耘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如五穀之性,不艺植,不耘耔,何以知其种之美耶?”

丰岁

犹丰年。《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 唐 张九龄 《和崔尚书<喜雨>》:“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元史·礼乐志三》:“丰岁穰穰,延洪有引。”

远途

谓长途。 宋 程俱 《九日雨中对花》诗之三:“力行无远途,积缕成重锦。” 明 高启 《送宋君南康葬亲》诗:“远途敢避风涛恶,旧陇应知草树空。”

汉庭

指 汉 朝。 汉 张衡 《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汉 庭和异域,《晋史》坼中臺。” 明 何景明 《送雷长史》诗:“ 汉 庭亦羡 相如 美, 楚 客重看 贾傅 尊。”

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当待

对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来后是咱家众僧采,来后怎当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来后怎生当待?思量恁怪那不怪,由然甚矮也不矮,彷彿近此中境界。”

公车

(1) 公共汽车

西门町到公馆,坐公车要二十分钟

(2) 公家的车辆

(3) 汉代官署名

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我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即称“公车上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