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陈方伯上襄州幕府)

作者:吴潜 朝代:宋代

原文

露驿星程,又还控、西风征辔。
原自有、孔璋书檄,元龙豪气。
蜀道尚惊鼙鼓后,神州正在干戈里。
佐元戎,一柱稳擎天,襄之水。
功名事,山林计。
人易老,时难值。
看新丝一发,甚吾衰矣。
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
便秋空、边雁落江南,书来未。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送陈方伯上襄州幕府)》的作者是谁?答:吴潜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吴潜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征辔

远行之马的缰绳,亦指远行的马。 宋 柳永 《满江红》词之四:“匹马驱驱,摇征轡,溪边谷旁。” 宋 欧阳修 《踏莎行》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 明 潘问奇 《自磁州趋邯郸途中即事》诗:“旁午停征轡,炊烟得几家?”

原自

本来,原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僉宪 ﹞家道原自殷富,并不干预外事,到是个守本分的。”

书檄

书简与檄文。泛指文书。《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太祖 并以 琳瑀 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书檄往来,水陆诸巢络绎,能保不为贼得?”

元龙豪气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蜀道

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早梅悲 蜀 道,高树隔 昭 丘。”《隶续·汉建平郫县碑》 宋 洪适 释:“右《建平郫县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纪年,其五年已改为 元寿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尔。”《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修 谓 松 曰:‘ 蜀 道崎嶇,远来劳苦。’” 陈毅 《咏三峡》:“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万山间。”

惊鼙

报警的鼓声。惊,通“ 警 ”。 清 丘逢甲 《菊枕》诗之二:“夷氛海上来,倚枕闻惊鼙。”

神州

(1) 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风杨柳万子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 * 《送瘟神》

正在

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中

我们正在做作业

干戈

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元戎

主将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诗·小雅·六月》

不是元戎令,谁敢乱爬蹅。——《西游记》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擎天

(1).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唐 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见説 祝融峯 ,擎天势似腾。”《宋史·外戚传·刘永年》:“生四岁…… 仁宗 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水浒传》第十七回:“ 梁山泊 中,聚一伙擎天好汉。” 王西彦 《寻常事》:“几株擎天老樟树,矗立在路边。”

(2).形容重大。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自古大道属 文宣 ,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时难

古代按时驱除疫鬼的仪式。难,通“ 儺 ”。《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敺疫。” 孙诒让 正义:“是难以惊敺疫癘之鬼。”

时世的厄难。《汉书·叙传上》:“﹝ 班彪 ﹞愍狂狡之不息,乃著《王命论》以救时难。”《南史·宋纪上·武帝》:“﹝ 裕 ﹞仰愤时难,俯悼横流,投袂一起,则皇祀剋復。”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

新丝

(1).当年的蚕丝。 唐 聂夷中 《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糶新穀。”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五四:“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

(2).比喻初生的白发。 唐 白居易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诗:“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鬢生。”

一发

一根头发

首从

首犯和从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你们既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叛逆既宜分首从,投诚也合辨高低。”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理合不分首从,全踏在朝靴底下,以符列祖列宗的成规。”

心契

(1).心中领会;心中向往。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心契九秋干,日翫三春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原来吾丈精於丹道,学生见此最是心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园林心契卅餘年,今日真来大隐居。”

(2).谓志同道合。 宋 张滋 《送赵季言知抚州》诗:“同寅心契每难忘,林野投閒话最长。”《宋史·刘清之传》:“ 吕伯恭 、 张栻 皆神交心契。”

(3).指知心朋友。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 若虚 有心契曰 李君 ,讳 仝 ,字 仲和 , 博州 高唐 人。”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平贼》:“见如今,全盛时,掛冠裳,解铁衣,山林远避寻心契。”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