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僧二首

作者: 释普济朝代: 宋代

送日本国僧二首原文

壁观胡僧入大梁,单传必死活人方。
至今此术遍天下,航少梯山空自忙。
大舶浮空驾浪来,顶门有眼未曾开。
南山虎口翻身出,日本生成一祸胎。

诗词问答

问:送日本国僧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普济
问:送日本国僧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普济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普济名句大全

释普济送日本国僧二首书法欣赏

释普济送日本国僧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送日本国僧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壁观

佛教语。大乘虚空宗的修行方法。《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大师﹞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 菩提达磨 所修是大乘虚空宗的禅法,称为壁观。意思是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胡僧

古代泛称西域、北地或外来的僧人。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刼问胡僧。” 仇兆鳌 注引 曹毗 《志怪》:“ 汉武帝 穿 昆明池 极深,悉是灰墨,无復土。以问 东方朔 ,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问西域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计僧去五六坊,復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骑白马,遂扣其门曰:‘适有胡僧到无?’ 布 遽延入,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悦。”《宣和遗事》后集:“及入寺门,见有石鐫二金刚,并拱手对立。又见 胡 僧出迎。”

大梁

(1) 架在山墙或屋架上最高的一根横梁,也叫正梁、脊檩

(2) 主要的任务或责任人

他在单位挑大梁

(3) 战国时 魏国都城,现 河南省 开封市

魏有隐士曰 侯赢…为 大梁夷门(东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单传

(1)

(2) 几代都只有一个儿子传宗接代

(3) 旧指只受一个师傅或一个流派所传授,不杂有别的流派

死活

(1) 无论如何;不管怎么说

哥哥劝了他一天,他死活不答应

(2) 死亡或生存

考察队出了事,现在还不知死活

人方

古族名。即 夷方 。人,通“ 夷 ”。 殷 代分布在今 山东 一带。 帝乙 、 帝辛 时曾多次抗 殷 ,后为 殷 所并。参阅《殷虚书契前编》。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梯山

攀登高山。亦泛指远涉险阻。《陈书·高祖纪上》:“楛矢素翬,梯山以至;白环玉玦,慕德而臻。”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宋 苏轼 《赐于阗国王进奉登位敕书》:“□闻践祚之新,来致梯山之贡。”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驾浪

(1).乘浪;鼓浪。 唐 元稹 《洞庭湖》诗:“驾浪沉西日,吞海接曙河。” 清 陈恭尹 《赠余鸿客》诗:“长风驾浪作丘壑,蜃楼海市相峥嶸。”

(2).指鼓起的巨浪。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黄牛 平驾浪,画鷁上凌虚。”

顶门

(1).指头顶的前部。因其中央有囟门,故称。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觉邪梦邪?陆离纷紜。神马具装,出於顶门。”《西游记》第三四回:“金箍棒,离顶门祇隔三分;七星剑,向心窝惟争一蹍。”《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 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颼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顶门上的头发 * 了,用黑手帕盖起来。”

(2).谓两家大门相对。《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赫 家是顶门主顾,故此家中大小无不认得。”

(3).支撑门户。《西游记》第四四回:“我家里烧火的,也是他;扫地的,也是他;顶门的,也是他。”

有眼

有眼力。谓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许地山 《三博士》:“你真有眼。从前他与你同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是多么奉承你呢。”

未曾

不曾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虎口

(1) 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2) 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

翻身

(1) 翻转身体

(2)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本生

(1).亲生父母。《隋书·薛孺传》:“ 收 初生,即与 孺 为后,养於 孺 宅。至於成长,殆不识本生。” 唐 白居易 《为崔相陈情表》:“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亡伯某官某赠某官,臣今承后。”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致堂 本 文定 从子,其生也,父母欲不举, 文定 夫人举而子之。及贵,遭本生之丧,士论有非之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不可亦可》:“ 羊祜 无子,取弟子 伊 为子。及 祜 卒, 伊 不服重,曰:‘伯父养己,己不敢违,然无父命,宜仍还本生。’”

(2).亲生,生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及显贵,不復为本生母持服。” 清 姚鼐 《印松亭家传》:“其在京师,遭本生父母丧,哀甚,见者不能与言也。”《清史稿·礼志十二》:“ 光绪 十六年, 醇亲王 奕譞 薨,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

(3).指嫡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吾女可配 衍圣公 ,公为媒; 衍圣公 之本生胞姊可配公之子,吾为媒。”

(4).犹个人,自身。 唐 元稹 《估客乐》诗:“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

(5).巴利文意译,音译“闍陀伽”。佛教经典,为十二部经之一,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发挥佛教的基本教义。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这两样,一是佛陀的本生,一是 孔子 的事迹,明明是连环图画,而且是宣传。”

祸胎

致祸的根源

闲居少祸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