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知识>> 祠部员外郎_祠部员外郎介绍_祠部员外郎历史知识_祠部员外郎历史词典

祠部员外郎

历史知识

祠部员外郎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礼部祠部次官。隋开皇六年(586)始置,大业三年(607)改置承务郎。唐武德三年(620)复旧,员一人,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曾两次随本司改名司禋员外郎(一说玄宗时改名职祠员外郎),寻各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六品寄禄官,不预司务,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正七品。南宋宗时省并。明初复置,正六品,洪武十三年(1380)升从五品,二十九年改祠祭清吏司员外郎。

词语分解:

  • 祠部的解释官名。 三国 魏 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 北周 始改为礼部。 隋 唐 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 宋 元 迭有变革, 明 改为祠祭司。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分司郎官职事,惟祠部为烦且重。”
  • 员外郎的解释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 晋武帝 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 隋 开皇 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后,直至 明 清 ,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由是 殷侯侑 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政 ﹞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

历史知识推荐:陶丘

春秋宋地,战国属齐,后又属魏。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书·禹贡:“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即此。又名釜丘。竹书纪年:魏襄王十九年前300,“薛侯来,会王于釜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祠部员外郎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祠部员外郎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