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知识>> 祠祭清吏司_祠祭清吏司介绍_祠祭清吏司历史知识_祠祭清吏司历史词典

祠祭清吏司

历史知识

祠祭清吏司历史词典解释

名。简称祠祭。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祠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礼部亦置,设官略同。掌理诸项祀典及天文、国恤、庙讳之事。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二人,满、汉各一人,及笔帖式、经承等吏员。掌吉礼凶礼之事,并兼司僧、道、医学、阴阳学官升用等事。所属有祭祀科、僧道科、时宪科、火房等机构办理本司事务。宣统三年(1911)改隶典礼院。

词语分解:

  • 祠祭的解释祭祀。战国策·赵策二:“先王弃羣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 朱 及二子 奉 毅 与后弟 軼 、 辅 、 敞 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大逆无道。”新唐书·王璵传:“ 玄宗 在位久,推崇 老子 道,好神仙事,广脩祠祭。”

历史知识推荐:候正

官名。1春秋战国晋置。又称候奄、元候。主侦察敌情之军官。左传·成公二年:“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杜预注:“候正,主斥候。”2北周置。负责警卫候望。周书·刘雄传:“建德二年573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祠祭清吏司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祠祭清吏司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