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三孤山原文 诗词名句

三孤山

作者: 蔡戡朝代: 宋代

三孤山原文

小孤相去大孤山,一望烟波百里间。
风日晴和江似镜,两峰对峙拥青鬟。

诗词问答

问:三孤山的作者是谁?答:蔡戡
问:三孤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三孤山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蔡戡的名句有哪些?答:蔡戡名句大全

蔡戡三孤山书法欣赏

蔡戡三孤山书法作品欣赏
三孤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小孤

山名。在 江西 彭泽县 北 长江 中,与 大孤山 遥遥相对。 清 吴伟业 《荡子失意行赠李云田》诗:“ 小孤 白浪恶,肠断征帆收。”参见“ 小姑 ”。

相去

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大孤山

山名。在 江西省 鄱阳湖 出口处。又名 鞋山 。 唐 顾况 《小孤山》诗:“ 大孤山 远 小孤 出,月照 洞庭 归客船。”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九江府·德化县》:“ 大孤山 在府东南四十里 彭蠡湖 中,与 南康府 分界,西南洪涛,一峯独耸……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参见“ 大姑 ”。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烟波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晴和

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天气晴和

对峙

相对耸立

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刘白羽《长江三峡》

青鬟

黑色环形发髻。借指美人。 南唐 陈陶 《洛城见贺自真飞升》诗:“朱顶舞低迎絳节,青鬟歌对驻香軿。”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薛式,朝代: 宋代
    此道至灵至圣,无令泄漏轻为。全凭德行两相宜。言语须防避忌。要籍五行生旺,须明阳盛阴衰。三人同志谨防危。进火工夫仔细。
  • 作者: 赵长卿,朝代: 宋代
    一梦十年劳忆记。社燕宾鸿,来去何容易。宿酒半醒便午睡。芭蕉叶映纱窗翠。衬粉泥书双合字。鸾凤鸳鸯,总是双双意。已作 * 长久计。鸳衾空有中宵泪。
  • 作者: 岑徵,朝代: 明代

    黎婺祖龙何崒嵂,层崖叠嶂分支出。

    迢递南来至定阳,突起鸡峰对文笔。

    金鸡何年始见形,从此奇山遂得名。

    神物式凭佳气聚,光辉直与文峰并。

    木形金芥知何似,翱翔永作青山主。

    羽仪不数于陆鸿,文明岂羡山梁雉。

    君不见陈仓较猎用三驱,得雄者王霸者雌。

    更闻神爵谨斋祀,持节蚕丛劳醮致。

    何如奇岭胤祯祥,德辉下览如鸾凰。

    玉立云头何矫矫, * 文章曾应兆。

    伫闻延颈向扶桑,咿喔三声天下晓。

  • 作者: 陈淳,朝代: 宋代
    紫阳门户耸参天,骈往纷来几计千。谁立脚跟老弥笃,立溪原上有深传。
  • 作者: 李纲,朝代: 宋代
    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馀吐试龙巾。词翰不加点,歌阕满宫春。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千载已仙去,图象耸风神。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千年出土物,一握有铃刀。

    在礼崇修古,于诗咏启毛。

    铦锋久藏用,素质自无挠。

    俎豆肆将后,曾绥介福叨。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元正祈岁卜先春,吉日惟良祀上辛。

    益切钦哉兹对帝,勉思仁也始为人。

    丰绥西北千仓积,令启东南五载巡。

    愿与吾民共休养,万方和乐戴洪钧。

  • 作者: 郑獬,朝代: 宋代
    忆把貂裘买玉壶,重来不敢解金鱼。当时曾谒将军府,今日还乘使者车。歌管渐非人去后,楼台依旧雪消初。韩门弟子偏怊怅,泪满朝阳耆旧书。
  • 作者: 曾巩,朝代: 宋代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材术如君有余暇,出游应数拥双旌。
  • 作者: 曾巩,朝代: 宋代
    天下学校废,师生无所依。子来满橐书,璨璨璧与玑。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怜子甚有志,事时与子违。吾无一亩宫,留子为发挥。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