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越上九日感怀七首呈韩明善先生·其三原文 诗词名句

越上九日感怀七首呈韩明善先生·其三

作者: 张仲深朝代: 元代

原文

登高旷玄览,寓目销我愁。

峰峦滴朝润,萧条气含秋。

客边得佳节,虑静境亦幽。

况乃岁稔登,遗禾弥道周。

糟床注新酿,已免沽挈忧。

幸此足斟酌,好景庶可酬。

岂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一笑欲忘言,岁月何悠悠。

诗词问答

问:《越上九日感怀七首呈韩明善先生·其三》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深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仲深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尤韵

参考注释

高旷

(1) 高远空旷

(2) 深远,超逸

玄览

(1).远见;深察。 汉 张衡 《东京赋》:“睿哲玄览,都兹 洛宫 。” 晋 陆机 《文赋》:“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旧唐书·褚亮传》:“ 高祖 文皇帝 睿哲玄览,神武应期,拨乱返正,远肃邇安。”

(2).远望;远眺。 唐 崔湜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何如黑帝月,玄览白云乡。”

(3).犹玄镜。指人的内心。《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高亨 正诂:“览鉴古通用。玄者形而上也,鉴者镜也。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

寓目

看一下,过目

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这些情况我都大概寓目

峰峦

连绵的山峰

峰峦起伏

峰峦重叠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客边

(1).犹客中。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 东坡 云]小官今日薄酒一杯,特来还敬。[正末云]大人,客边何劳如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生客边得遇芳容,三生有幸。” 明 戴冠 《题姚少师画竹》诗:“客边偶写龙孙谱,忘却 江 南有此君。”《红楼梦》第二六回:“﹝ 黛玉 ﹞又回思一番:‘虽説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

(2).犹言客人或外地人。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民教馆那几位并不是我们镇上的,他们只是个客边,怎么倒要他们来作主呢?”

佳节

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况乃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岁稔

年成丰熟。 唐 白居易 《泛渭赋》序:“上乐时和岁稔,万物得其宜。”《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盖逢岁稔,共乐时康。”《宋史·食货志上三》:“﹝ 绍兴 ﹞十三年, 荆湖 岁稔。米斗六七钱,乃就糴以宽 江 、 浙 之民。”

遗禾

遗穗;遗秉。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使奉使河西》诗:“沙场有冻骨,野亩无遗禾。”

道周

(1).路旁。《诗·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毛 传:“周,曲也。”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荫道周。” 宋 夏竦 《贺舒州李相公启》:“钦闻朝涣,不获拜伏车下,奔走道周。” 明 高启 《送李用和提举》诗:“名藩多英豪,光彩溢道周。”

(2).以某种道理普遍地教化之。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道周百亿,化起大千。”《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陈太庙舞辞武德舞》:“道周经纬,功格玄祇。”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序:“道周万物者其神充,功济生人者其祥大。”

糟床

亦作“ 糟床 ”。榨酒的器具。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赖知禾黍收,已觉糟牀注。” 宋 杨万里 《过三衢徐载叔采菊载酒秉烛夜酌走笔》诗:“试问糟牀与簷溜,雨声何似酒声多。” 清 陈维崧 《好事近·食蟹忆南耕》词:“更听糟床细注,赏半窗晴碧。”

新酿

新酿造的酒。 前蜀 韦庄 《对雨独酌》诗:“榴花新酿緑於苔,对雨閒倾满满杯。”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壮怀消尽便成衰,新酿三年即旧醅。” 庞树柏 《偕陈伯弢丈游破山寺三峰寺》诗:“松间午饭香,瓮头新酿熟。”

斟酌

(1)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好景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知故

旧交好友。《后汉书·独行传·刘翊》:“﹝ 翊 ﹞又逢知故困馁於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初, 寧 妻先卒,知故劝更娶。”《魏书·元熙传》:“及 熙 将死,復与知故书。”

巧智诈伪。《庄子·刻意》:“去知与故,循天之理。” 王先谦 集解:“《管子·心术篇》:‘去智与故’,此用其语。”《文子·十守》:“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无憎,是谓大通。”《淮南子·主术训》:“木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 高诱 注:“言木石无巧诈,故不怨也。”

今夕

今晚;当晚。 晋 左思 《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郭沫若 《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春服初成日暖,潩河渐满风凉。欲复孔门故事,略有童冠相将。城西百步而近,杏花半落草香。欣然愿与数子,临水一振衣裳。故人有酒未酌,为我班荆举觞。我虽少饮不醉,未怪游人若狂。春风自尔一月,花絮极目飞扬。诵诗相劝行乐,良士但取无荒。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沿缘苏氏堤,霁景断烟低。

    遂造白禅所,閒寻碧篆题。

    堂围曲屏嶂,地是古招提。

    翠竹笼僧户,芳兰引客蹊。

    岩扉如有约,井木或无稽。

    策马因还去,钟声隔岭西。

  • 作者: 王炎,朝代: 宋代
    有母有母年七十,一室枵然徒壁立。茹蔬啜粥不怨尤,卧病在床无药物。我为举子得一官,南陔之养嗟何及。呜呼二歌兮歌转悲,羞见慈乌随母飞。
  • 作者: 欧阳詹,朝代: 唐代
    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他时不见北山路,死者还曾哭送人。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凡是龙居处,皆难敌此泉。下穷源至海,上有穴通天。小派犹成瀑,低峰亦起烟。莫疑乘鲤事,能住即能仙。
  • 作者: 学士院,朝代: 宋代
    帝出于震,孝奏上仪。燔燎羶薌,神来燕娭。肃若旧典,罔或不只,既右飨之,翕受蕃釐。
  • 作者: 寇准,朝代: 宋代
    我徒旷达由胸臆,耻学鲰生事文墨。蛟龙长欲趁风雷,骐骥焉能制衔勒。锵金佩玉良有时,丐色谀言尽虚饰。功名富贵非偶然,杨子草玄徒默默。楚兰罢秀足蓬蒿,青松委幹多荆棘。争如一醉度流年,免使悲欢荡情域。
  • 作者: 陈普,朝代: 宋代
    丹崖翠壁尽仙梯,不用囊中大药资。成道无过是无欲,仙灵分晓示诸斯。
  • 作者: 杨时,朝代: 宋代
    寻仑上层岗,随冲出高原。烟火一里余,鸡犬遥相闻。瘠壤仅容席,讼牒徒纷纶。齐魏两蜗角,况复三家村。举世竞豪末,薄俗宁足论。吾衰过元亮,欲辨已忘言。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江驿春酲半日留,更烦送酒为扶头。柳花漠漠嘉陵岸,别是天涯一段愁。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