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满江红慢原文 诗词名句

满江红慢

作者: 姬翼朝代: 元代

满江红慢原文

一片顽心,何楼子、无穷生灭。
被化机、般弄驰骋,许多颠*。
贩骨如山成底事,迷 1*1情似海难超越。
痛亘初、灵物久沉埋,尘沙劫。
求出离,须猛烈。
寻知友,谈冰雪。
下功夫磨拭,寿光明彻。
风定波清潭底现,云开冷浸天心月。
问哑人食蜜味如何,无言说。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慢的作者是谁?答:姬翼
问:满江红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满江红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姬翼的名句有哪些?答:姬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一片

(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顽心

(1).愚妄之性。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戚密学 ﹞作諭民诗五十絶……以申规警,立限曰:讽诵半年,顽心不悛,一以苛法治之。果因此诗狱讼大减。”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楚州陈道人》:“吾向来所戒如何,而乃顽心不改。”

(2).坚韧不拔的信念。 沉砺 《沪上度端阳》诗:“ 阮 嵇 懒缘何事?未许顽心寸寸灰。”

何楼

(1). 宋 代民间俗语。谓虚伪欺诈。 宋 刘攽 《中山诗话》:“世语虚伪为何楼。葢国初京师有 何家楼 ,其下卖物,皆行滥者非沽滥称也。”

(2).指粗陋之物或赝品。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市肆》:“物不精好曰何楼。” 清 毛祥麟 《墨馀录·好奇售伪》:“今之收藏家,癖好奇书古物,而胸无卓识,目炫何楼,每出示人,言且凿凿,自矜博雅。”

穷生

(1).谓尽其生年;终生。《庄子·天地》:“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耶!” 成玄英 疏:“任形容之妍丑,尽生龄之夭寿,立盛德以匡时,用至道以通物。”

(2).平生。《南史·王昙首传》:“知汝恨吾未许汝学,欲自悔厉,或以闔棺自欺,或更择美业,且得有慨,亦慰穷生。”

(3).贫民;穷人。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思霑颽润,惠兹穷生。”《革命民歌集·刀尖对刀尖》:“有人当红军,是不是穷生?穷生你就来,富豪滚一边!”

(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小生的一种。大都扮演不第的寒酸文人。如京剧《棒打薄情郎》中的 莫稽 、昆剧《评雪辨踪》中的 吕蒙正 等。表演上特别着重做功,以表现人物酸腐潦倒之状。

化机

(1).变化的枢机。 唐 吴筠 《步虚词》之十:“二气播万有,化机无停轮。”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清 赵翼 《朔风》诗:“一笑化机谁识得,树方落叶鸟添毛。”

(2).犹化工。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此词亦非正声,然其中有一片化机,未可浅视。”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五言絶句, 右丞 之自然, 太白 之高妙, 苏州 之古澹,并入化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忽从天外开奇想,要向玄中夺化机。”

般弄

同“ 搬弄 ”。捉弄;摆布。 元 盍西村 《小桃红·杂咏》曲:“古今荣辱转头空,都是相般弄。” 元 陈草庵 《山坡羊》曲:“繁华般弄,豪杰陪奉,一杯未尽笙歌送。” 元 张养浩 《庆东原》曲:“ 晁错 原无罪,和衣东市中,利和名爱把人般弄。”

驰骋

(1) 骑马奔跑;奔驰

驰骋原野

(2) 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要砸断镣铐,使人的精神可以自由地驰骋

许多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他那个班四十五个人,许多是女生

他的藏书那时全被抄走,现在找到了许多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海难

(1) 航海时发生的各种灾难。如:船搁浅、碰撞、沉没等事故

(2) 海损,货物在海运中受到的损失

超越

逾越;胜过

超越权限

灵物

(1) 神奇的东西;灵通之物

那块玉是个灵物

(2) 指神仙鬼怪(迷信)

尘沙劫

尘劫。 宋 陶穀 《清异录·软尽虚空藏》:“浮屠者流,谓若将妄语誑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清 曹寅 《观奕口占和渔村》:“尘沙劫后仙机尽,正是鸣鐘息脇时。”

出离

(1).犹佛家所谓涅槃。《华严经》五:“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 五祖 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祇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2).走出;离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一齐观瞻,见个书生,出离人羣。”《水浒传》第五六回:“此时天色未晓,敲开店门,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担儿挑了,计算了房钱,出离店肆,投东便走。”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装作无所闻见模样,以图欺骗自己,总算已从地狱出离。”

(3).犹超出。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猛烈

(1) 强烈;激烈

猛烈的风暴

(2) 刚烈、刚强

志不猛烈

知友

知心朋友。《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陈毅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冰雪

比喻清纯

下功夫

见“ 下工夫 ”。

磨拭

(1).琢磨。 唐 欧阳詹 《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

(2).擦拭。 唐 罗邺 《镜》诗:“昔岁相知别有情,几迴磨拭始将行。”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一遭纤微舋,鑑垢莫磨拭。”

寿光

见“ 寿光先生 ”。

明彻

(1).清楚;明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旁达两门,上通一窍,更为明彻,此其前胜也。” 巴金 《雨》三:“我的心很明彻,就仿佛她站在我面前对我说话一般。”

(2).明亮而清澈。 沙汀 《记贺龙》二:“他那明彻的眼睛里略略浮上一层忧郁。” 曹靖华 《飞花集·艳艳红豆寄相思》:“这儿的空气,竟如此清新、明彻。”

清潭

清澈的深渊。 南朝 宋 谢灵运 《归途赋》:“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 南朝 宋 鲍照 《三日游南苑》诗:“清潭圆翠会,花薄缘綺纹。”

心月

佛教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五灯会元·青原信禅师法嗣· * 希明禅师》:“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捨父,衣内忘珠。”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

哑人

假设的一种缺乏言语能力的低等人类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言说

(1).谈论;说话。《北史·裴叔业传》:“听其言説,不觉忘疲。” 唐 柳宗元 《送徐从事北游序》:“读《诗》、《礼》、《春秋》,莫能言説,其容貌充充然,而声名不闻传於世,岂天下广大多儒而使然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艺术家与革命家》:“言说便是行为的一种。”

(2).指宣讲佛教的故事和理论。《华严经·入法界品》:“彼诸 如来 所有言説, 善财童子 悉能听受。”《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道在心悟,岂在言説,言説只是化童蒙耳。”《坛经·机缘品》:“吾今彊言説,令汝捨邪见。”

(3).言辞;言论。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澹然离言説,悟悦心自足。” 金 王喆 《惜芳时》词:“闲中认得玄机设,无言説、自然欢悦。” 清 王夫之 《为家兄作传略已示从子敞》诗:“正可忘言説,将心告烈皇。”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东夷从古慕中华,万里梯航今一家。夜静双星先渡海,风高八月自还槎。鱼龙定亦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屈指归来应自笑,手持玉帛赐天涯。
  • 作者: 汪莘,朝代: 宋代
    二月湖山把酒中,呼猿洞口水涵空。醉来剥尽新花蕊,百叠生红未见风。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曦影小春明,雄关返跸旌。

    苍山渐缥缈,绿树尚逢迎。

    闾左诚云庶,岩巅已遍耕。

    亸鞭非问景,民务动萦情。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康庐之麓蠡之皋,太息书来杜仲高。待制功名千古杰,贤良文字万夫豪。泪痕频向西风滴,场屋新随举子曹。且为门阑辟青紫,轲亲威父一生劳。
  • 作者: 曾丰,朝代: 宋代
    山立堂堂古白眉,一龙一象殿江西。春秋多寡弟兄是,朝暮往还宾主谁。籐坐萍团邀二妙,其间着我成三笑。无夏无夷迹自融,不儒不释心相照。远公送出如欲留,陶令辞行如欲休。殊觉上蓝今胜践,少分前辈旧风流。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暖拥红炉火,闲搔白发头。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有室同摩诘,无儿比邓攸。莫论身在日,身后亦无忧。
  • 作者: 王令,朝代: 宋代
    渰渰轻云弄落晖,坏檐巢满燕来归。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 作者: 周必大,朝代: 宋代
    册府号冀北,一时聚奇材。嗟我虽末至,尚及相追陪。胡子真老骥,元章盖龙媒。尔来厌名韁,蹙踏游九垓。王子乃汗血,疑是西极徕。忠精贯日月,声名震陪佁。君王市骏骨,得此七尺騋。秣以天山禾,贮之黄金台。玉勒绣罗鞍,映带文锦鞯。谓言开道路,亦复薄蓬莱。乞归丞相府,连月书百回。东郊台公姓,笑渡涛江雷。奉身信美矣,体国安在哉。帝家十二闲,何尝列驽骀。迟子复立仗,来归勿徘徊。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弊裤久当脱,短褐竟未送。老怯五更寒,重衾拥残梦。群虱方得意,饱血藏衣缝。竹簟何时陈?纨扇殆无用。长夏叠叠来,岁月疾飞鞚。妄怀畎亩忧,太息欲谁控?
  • 作者: 史铸,朝代: 宋代
    幽芳天与不寻常,逆鼻浑疑雪亦香。把酒可能追靖节,素英一色混瑶觞。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