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湘西飞来湖原文 诗词名句

湘西飞来湖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湘西飞来湖原文

武林散烟鬟,一峰螺髻孤。

烟云有奇态,华木秋不枯。

理公何许来,望见辄轩渠。

曰此灵鹫峰,何年来飞乎。

个中有白猿,为子抵掌呼。

至今呼猿涧,飞波跳碎珠。

朅来楚国南,万山争走趋。

精庐开横塘,清可照眉须。

高人家武林,致此从东吴。

那知湘水西,乃有飞来湖。

连荡满秋色,小艇藏菰蒲。

闲来倚危槛,对立鸥烱如。

我与湘峰色,俱堪入画图。

诗词问答

问:湘西飞来湖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湘西飞来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2. 原作竭,据四库本、武林本改

参考注释

武林

(1).旧时 杭州 的别称,以 武林山 得名。 宋 苏轼 《送子由使契丹》诗:“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 武林 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自家 武林 兰瑛 ,表字 田叔 ,自幼驰声画苑。” 林纾 《重修宋辅文侯牛公墓记》:“ 武林 为东南山水名区。” 叶叶 《梦吴江行》诗:“忽闻羽书自东来, 武林 今夕成蒿莱。” 宋 周密 有《武林旧事》一书,专记 杭州 事迹。

(2).武术界。如:武林高手,武林新秀。

烟鬟

亦作“烟鬟”。1.指妇女的鬓发。亦形容鬓发美丽。 唐 韩愈 《题炭谷湫祠堂》诗:“祠堂像侔真,擢玉紆烟鬟。”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 稽岭 春生酒冻销,烟鬟红袖恃娇饶。”参见“ 烟鬟雾鬢 ”。

(2).喻云雾缭绕的峰峦。 宋 苏轼 《凌虚台》诗:“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宋 范成大 《题城山挂月堂壁》诗:“百迭烟鬟得眼明,坐来心跡喜双清。” 邵瑞彭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怜他一片盈盈水,照出烟鬟为阿谁。”

螺髻

形状像螺壳的发髻

螺髻翘然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有奇

还有零头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公何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何藐 。见《左传·定公五年》。

许来

宋 元 口语。犹如许;这般。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芍药晚花终是小,戎葵新莟许来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许来 大江 面,俺接应的人,可怎生接应?”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可怜见俺许来大家私,被一场天火烧的光光荡荡。”

望见

(1).犹谒见。《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2).从高处、远处看到。《左传·定公三年》:“ 邾子 在门臺,临廷。閽以缾水沃廷。 邾子 望见之,怒。”《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 赵 军望见而大笑。” 唐 顾况 《临海所居》诗之二:“此去 临溪 不是遥,楼中望见 赤城 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步行回去,偶然一个去处,望见桃花盛开。”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

轩渠

欢悦貌;笑貌。《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一说,谓儿童举手耸身欲就父母。见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轩渠》。后多用作笑悦之意。 宋 苏轼 《跋山谷草书》:“他日 黔安 当捧腹轩渠也。” 清 陶炜 《课业馀谈·形体》:“轩渠,笑状也。” 严复 《救亡决论》:“ 王氏 窗前格竹,七日病生之事,若与西洋植物家言之,当不知几许轩渠,几人齿冷。”

鹫峰

1.鹫山。

2.代称佛寺。

个中

此中;其中

个中消息

白猿

(1).亦作“ 白猨 ”、“ 白蝯 ”。白毛的猿。《山海经·南山经》:“ 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淮南子·说山训》:“ 楚王 有白蝯,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晋书·张载传》:“白猨玄豹,藏于灵槛。”

(2).指 白猿公 。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受书 黄石 ,意在王者之图;挥剑 白猿 ,心存霸国之用。” 唐 李白 《中丞宋公军次寻阳》诗:“ 白猿 慙剑术, 黄石 借兵符。”参见“ 白猿公 ”。

抵掌

(1).击掌。指人在谈话中的高兴神情。亦因指快谈。《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见説 赵王 於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 ﹞即为 孙叔敖 衣冠,抵掌谈语。” 裴駰 集解引 张载 曰:“谈説之容则也。” 唐 韩愈 《送穷文》:“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清 魏源 《偶然吟》之八:“学问同献酬,风俗同抵掌。” 康有为 《六哀诗》之二:“足迹徧西域,抵掌好谈兵。”

(2).指掌。《梁书·王僧孺传》:“ 甘泉 遗仪, 南宫 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宋 王禹偁 《送许制归曹南序》:“然生行周业茂,于人无媿,将见受乡老荐取太常,第犹抵掌尔。”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朅来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走趋

亦作“ 走趍 ”。1.奔往;;前往。《汉书·金日磾传》:“﹝ 何罗 ﹞见 日磾 色变,走趋卧内欲入。” 颜师古 注:“趋读曰趣,嚮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燕 中刻本自希,然海内舟车辐輳,筐篚走趋,巨贾所携,故家之蓄,错出其间,故特盛於他处。”

(2).行步。 唐 韩愈 《王君墓志铭》:“佩玉长裾,不利走趋。”

(3).指奔走供职。 宋 陆游 《醉中歌》:“折腰歛版日走趋,归来聊以醉自娱。”

精庐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 注:“精庐即精舍也。”《魏书·儒林传·平恒》:“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於其中。” 清 瞿鸿禨 《与缪荃孙书》:“ 钟山 既已蝉联,精庐又较 南菁 为胜。”

(2).佛寺;僧舍。《北齐书·杨愔传》:“至 碻磝戍 ,州内有 愔 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 唐 贾岛 《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横塘

(1).古堤名。 三国 吴大帝 时于 建业 (今 南京市 )南 淮水 (今 秦淮河 )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 晋 左思 《吴都赋》:“ 横塘 查下 ,邑屋隆夸。” 唐 崔颢 《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 横塘 。”

(2).古堤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 宋 贺铸 《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 横塘 路,但目送、芳尘去。” 宋 贺铸 《青玉案·南歌子》词:“一鉤新月渡 横塘 。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

(3).泛指水塘。 唐 温庭筠 《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前蜀 牛峤 《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悵。” 宋 陆游 《秋思绝句》:“黄蛺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眉须

犹须眉。常借指男子。 康有为 《自题三十影象》诗:“犀顶龟文何肯相,雷光泡影认眉鬚。”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东吴

(1).指 三国 时 吴国 。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 。” 李善 注:“ 东吴 ,谓 孙 氏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 。”

(2).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 东吴 有齿角之饶,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宋 陆游 《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 太平天囯 叶春森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包 东吴 而连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可以守。”

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小艇

(1)

(2) 小型轻快的帆艇

(3) 小型快速汽艇

菰蒲

(1).菰和蒲。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向断桥西下,疏剌剌秋水菰蒲,冷清清明月芦花。”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2).借指湖泽。 南唐 张泌 《洞庭阻风》诗:“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明 孙蕡 《湖州乐》诗:“菰蒲浪深迷白紵,有时隔花闻笑语。” 清 金农 《松陵雨泊》诗:“一夕菰蒲打蓬雨,声声引梦入江湖。”

闲来

亦作“闲来”。平时。

危槛

危栏。 宋 叶梦得 《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词:“危槛对千里,落日照晴空。” 宋 叶梦得 《念奴娇·中秋燕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词:“縹緲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

对立

(1) 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抵消、抑制、中和或其他的相反作用

对立面

(2) 两种力量之间竞争、倾轧或敌对行动的事实

城乡之间年代久远的对立

(3) 冲突的势力或倾向的对抗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所谓的对立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采采亚汀洲,为花岂自由。

    群摇今夕雨,不异去年秋。

    藏鹭恋青叶,凌波颤白头。

    吟看惊隙影,荣落肯淹留。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阅耕亭子青云表,锄雨犁烟悯最勤。

    每值秋来方稍慰,绿云即渐作黄云。

  • 作者:岑全,朝代:宋代
    荒村车马惊鸾鹤,散骑茅堂见杜兰。冰玉自甘山水味,慢劳甲第赐长安。
  • 作者:戴叔伦,朝代:唐代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 作者:释德光,朝代:宋代
    一法不明,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峥嵘。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东风融融万汇受,先得者谁桃与柳。

    试云谁又属先知,请看水村溪畔有。

    彼白屋下宁无人,俯仰天地韶光新。

    或命巾车或棹舟,向荣与物同欣欣。

    分明一段江南意,却忆其间度巡辔。

    偶然因沈以见赵,何云不离京洛地。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离乱身命危,烦恼头发折。我儿在山南,百书饶苦舌。谁知我忆儿,如火煅心铁。人生恩爱海,各自怜骨血。初谓时节好,膝下长娱悦。顾今□相远,矛头苟餔歠。兵马交往来,近日尤难说。急投一隙宽,呼儿归暂合。未问沟壑填,且偷须臾活。春来两日强,寒气犹凛烈。寄巢不蔽风,败纩聊同挟。父坐母蓐卧,兄立弟裾接。分散得团栾,不语意自浃。为白润姊知,未须生悁结。明朝倘可行,亦须回一匝。
  • 作者:袁说友,朝代:宋代
    公论归吾党,平生只故人。近书时遣况,旧雨日相亲。茶辍闽山贡,香分御府珍。须公文石陛,回首霅溪滨。
  • 作者:孟郊,朝代:唐代
    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妻孥恩爱深,生死同一窗。胡然成别离,使汝悲涕双。人世能几何,明灭风镫幢。有家尚堪活,奚岂□他乡。安得归来舟,顺风自南江。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