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汉景帝原文 诗词名句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汉景帝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周曰成康汉文景,与民休息政去琐。

劝农桑禁采珠玉,茕独亦哀富亦哿。

听晁错议削七国,反则诛之实未妥。

既而又悔识甚卑,苟非亚夫延巨祸。

田叔复善处骨肉,帝何为者随否可。

诗词问答

问:《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汉景帝》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哿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

参考注释

成康

周成王 与 周康王 的并称。史称其时天下安宁,刑措不用,故用以称至治之世。《诗·周颂·执竞》:“不显 成 康 ,上帝是皇。”《汉书·景帝纪赞》:“ 周 云 成 康 , 汉 言 文 景 ,美矣。” 元 揭傒斯 《奎章阁贺表》:“惟上有 成 康 之君,下有 周 召 之臣。”

汉文

(1). 汉文帝 刘恒 的省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唐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诗:“ 汉文 有道恩犹薄, 湘水 无情弔岂知?”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庶几 贞观 之年,刑措成风,不减 汉文 之世。”

(2).汉语;汉字。 南朝 梁 僧祐 《梵汉译经音义同异记》:“或善梵义而不了汉音,或明汉文而不晓梵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钱文敏》:“ 钱某 汉文优长,尚可宽贷。”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画着几方小图,大意是骂主张废汉文的人的。”

(3). 汉 代的文章。 清 胡广 等《性理大全书·论文》:“ 韩 文力量,不如 汉 文, 汉 文不如 先秦 、 战国 。”

(4).剑名。《东观汉记·章帝纪》:“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 韩稜 楚 龙泉, 郅寿 蜀 汉文。”

休息

(1) 休养生息

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

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汉书·昭帝纪赞》

(2) 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她星期天才得到休息

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孟冬纪》

(3) 停止

斡流迁徙,固无休息,终则有始,孰知其极。——《鹖冠子·世兵》

万物变化,固亡休息。——《汉书·贾谊传》

劝农

(1).鼓励农耕。《史记·孝文本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 中国 伊古以来,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

(2).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郡守每岁劝农还,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乡劝农去也,则怕那秀才上朝应举去的忙,等不的我回来。”

(3).官名。古代负责鼓励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吏。 晋 束晳 《劝农赋》:“惟百里之置吏,各区别而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参见“ 劝农使 ”。

采珠

入水取珠。 唐 元稹 《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採珠之人判死採。”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 刘鋹 据 岭 南,置兵八千人,专以採珠为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珠池采珠法》:“盖 蜑 丁皆居海艇中採珠,以大舶环池,以石悬大絙,别以小绳繫诸 蜑 腰,没水取珠。”

七国

(1).指 战国 时 秦 、 楚 、 燕 、 齐 、 韩 、 赵 、 魏 七国。《史记·苏秦列传》:“凡天下战国七。”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征,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春秋 则二百餘国, 战国 为七国。”

(2).指 汉景帝 时 吴 、 楚 、 赵 、 胶西 、 济南 、 菑川 、 胶东 七个诸侯国。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史记·袁盎晁错传列》:“ 吴 楚 七国果反,以诛 错 为名。”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太慰帅师,甫下 滎阳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晋 潘岳 《西征赋》:“成七国之称乱,飜助逆以诛 错 。”

反则

反归其法则。《易·同人》:“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孔颖达 疏:“以不克困苦而反归其法则,故得吉也。”

既而

不久,一会儿,副词。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既而得某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既而胡即放。——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巨祸

巨大的祸患和灾害

善处

(1) 妥当、周到地解决处理(问题)

(2) 友好相处

买卖赔赚,也要与人善处才是

骨肉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褒斜邸阁可一饭,河渭安流漕九州。天首马谡又霖雨,倍费心思作木牛。
  • 作者:黄公度,朝代:宋代
    巨浸滔天后,遗黎复业初。桑田皆变海,老稚半为鱼。凿石开新道,行人问故庐。客愁那对此,搔首重欷嘘。
  • 作者:释如净,朝代:宋代
    六月连三伏,人间似焰炉。依稀寒水玉,仿佛冷秋菰。修竹芭蕉入画图。
  • 作者:释云贲,朝代:宋代
    两手擎来教放下,空身立地更疑猜。根尘识界无寻处,多谢春风烂漫开。
  • 作者:金君卿,朝代:宋代
    危亭揭池心,池水清且滑。九秋烟露浓,四面芙蓉发。此时浩歌去,万事不挂舌。把酒酣清风,投竿钓明月。
  • 作者:魏了翁,朝代:宋代

    霞下天垂宇,倚阑干、月华都在,大明生处。扶木元高三千丈,不分闲云无数。谩转却、人间朝暮。万古兴亡心一寸,只涓涓、日夜随流注。奈与世,不同趣。
    齐封冀甸今何许。百年间、欲招不住,欲推不去。闸断河流障海水,未放游鱼甫甫。叹多少、英雄尘土。挟客凭高西风外,问举头、还见南山否。花烂熳,草蕃蔗。

  • 作者:方岳,朝代:宋代
    二月寒如此,君胡不少留。夕阳随水去,春草泥人愁。江上三年别,诗边两鬓秋。折腰贫尚尔,天地一扁舟。
  • 作者:章琰,朝代:宋代
    凄其秋已晚,塞草青欲黄。出门褰君衣,问君何遑遑。捷书来古岘,谈笑复古疆。功名有斯会,宁计道路长。思昔君之祖,尺箠笞西羌。当时军中谣,岂在甲兵强。慷慨怀前烈,膏秣趣晨装。掀髯作远役,匪为官爵忙。泪碑吊叔子,草庐访南阳。世岂无若人,君岂问老庞。吾能送君去,不能共君航。
  • 作者:陈渊,朝代:宋代

    它时对语闻莺迁,青秧离离初插田。

    重来刈稻歌有年,浪过日月将谁怜。

    故人落笔生云烟,胸中端有万斛泉。

    从来经笥谩便便,诗书何如一囊钱。

    有时玉树临风前,仰视落日窥层巅。

    已知万古然不然,得处往往多忘筌。

    正须青绫护醉眠,坐使士类归埴埏。

    不应直为莼鲈还,夜听秋雨穷遗编。

    我今已办访戴船,日欲倚棹寒潭边。

    要当学海如百川,未信轲死今无传。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读书头欲白,相对眼终青。身更万事已头白,相对百年终眼青。看镜白头知我老,平生青眼为君明。故人相见尚青眼,新贵如今多白头。江山万里将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