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国学>> 子部>> 容斋随笔:卷十二(十八则)

卷十二(十八则)

《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

○利涉大川
《易》卦辞称“利涉大川”者七,不“利涉”者一。爻辞称“利涉”者二,
“用涉”者一,“不可涉”者一。《需》、《讼》、《未济》,指《坎》体而言。
《益》、《中孚》,指《巽》体而言。《涣》指《坎》、《巽》而言。盖《坎》
为水,有大川之象。而《巽》为木,木可为舟楫以济川。故《益》之彖曰“木道
乃行”,《中孚》之彖曰“乘木舟虚”,《涣》之彖曰“乘木有功”。又舟楫之
利,实取诸《涣》,正合二体以取象也。《谦》、《蛊》则中爻有《坎》,《同
人》、《大畜》则中爻有《巽》、《颐》之反,对《大过》,方有《巽》体,五
去之远,所以言“不可涉”,上则变而之对卦,故“利涉”云。
○光武弃冯衍
汉室 中兴,固皆光武之功,然更始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北面为臣矣,
及平王郎,定河北,诏令罢兵,辞不受召,于是始贰焉。更始方困于赤眉,而光
武杀其将谢躬、苗曾,取洛阳,下河东,翻为腹心之疾。后世以成败论人,故不
复议。予谓光武知更始不材,必败大业,逆取顺守,尚为有辞。彼鲍永、冯衍,
坚守并州,不肯降下,闻更始已亡,乃罢兵来归,曰:“诚惭以其众幸富贵。”
其忠义之节,凛然可称。光武不能显而用之,闻其言而不悦。永后以它立功见用,
而衍终身摈斥,群臣亦无为之言者,吁可叹哉!
○恭显议萧望之
弘恭、石显议置萧望之于牢狱,汉元帝知其不肯就吏,而讫可其奏,望之果
zi 6*杀,帝召显等责问以议不详,皆免冠谢,乃已。王氏五侯奢亻替,成帝内衔之,
一旦赫怒,诏尚书奏诛薄昭故事,然特欲恐之,实无意诛也。窦宪恃宫掖声势,
夺公主园,章帝切责,有孤雏腐鼠之比,然竟不绳其罪。三君之失政,前史固深
讥之矣。司马公谓元帝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其欺既明,终不
能治,可谓易欺而难寤也。予谓师傅大臣进退罪否,人主当决之于心,何为谋及
宦者?且望之先时已尝下廷尉矣,使其甘于再辱,忍耻对吏,将遂以恭、显之议
为是耶!望之死与不死,不必论也。成帝委政外家,先汉颠覆,章帝仁柔无断,
后汉遂衰,皆无足责。
○晁错张汤
晁错为内史,言事辄听,幸倾九卿,及为御史大夫,权任出丞相右。张汤为
御史,每朝奏事,国家用日旰,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汤。萧望之为御史,意
轻丞相,遇之无礼。三人者贤否虽不同,然均为非谊,各以它事至死,抑有以致
之邪!
○逸诗书
逸《书》、逸《诗》,虽篇名或存,既亡其辞,则其义不复可考。而孔安国
注《尚书》,杜预注《左传》,必欲强为之说。《书》“汩作”注云“言其治民
之功。”“咎单作《明居》”注云“咎单,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
《左传》“国子赋辔之柔矣”注云“义取宽政,以安诸侯,若柔辔之御刚马。”
如此之类。予顷教授福州日,林之奇少颖为《书》学谕,讲“帝釐下土”数语,
曰:“知之为知之,《尧典》、《舜典》之所以可言也。不知为不知,《九共》
《稿饫》,略之可也。”其说最纯明可喜,林君有《书解》行于世,而不载此语,
故为表出之。
○刑罚四卦
《易》六十四卦,而以刑罚之事著于大象者凡四焉。《噬嗑》曰“先王以明
罚敕法”,《丰》曰“君子以折狱致刑”,《贲》曰“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旅》曰“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噬嗑》、《旅》上卦为《离》《丰》、
《贲》,下卦为《离》。离,明也。圣人知刑狱为人司命,故设卦观象,必以文
明为主,而后世付之文法俗吏,何邪?
○巽为鱼
《易》中所言鱼,皆指《巽》也。《姤》卦《巽》下《乾》上,故九二有
鱼,九四无鱼。《井》内卦为《巽》,故二有射鲋之象。《中孚》外卦为《巽》,
故曰“豚鱼吉”。《剥》卦五阴而一阳。方一阴自下生,变《乾》为《姤》,
其下三爻乃《巽》体也。二阴生而为《遁》,则六二、九三、九四乃《巽》体。
三阴生而为《否》,则六三、九四、九五乃《巽》体。四阴生而为《观》,则上
三爻乃《巽》体。至五阴为《剥》,则《巽》始亡。故六五之爻辞曰“贯鱼”,
盖指下四爻皆从《巽》来,如鱼骈头而贯也。或曰《说》卦不言“《巽》为鱼”,
今何以知之?曰,以类而知之。说卦所不该者多矣,如“长子”、“长女”、
“中女”、“少女”见于《震》、《巽》、《离》、《兑》中,而《坎》、《艮》
之下,不言“为中男”、“为少男”之类,它可推也。
○三省长官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时为少府官属,与大官、汤官、上林诸令品秩略等,侍
中但为加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而秩稍增,尚书令为千石,然铜印墨绶,虽居几
要,而去公卿甚远,至或出为县令。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初遂为三省长官,
居真宰相之任,犹列三品。大历中乃升正二品。入国朝,其位益尊,叙班至在太
师之上,然只以为亲王及使相兼官,无单拜者。见任宰相带侍中者才五人:范鲁
公质、赵韩王普、丁晋公谓、冯魏公拯、韩魏王琦。尚书令又最贵,除宗王外,
不以假人。赵韩王、韩魏王始赠真令,韩公官止司徒,及赠尚令,乃诏自今更不
加赠,盖不欲以三师之官,赘其称也。政和初,蔡京改侍中、中书令为左辅、右
弼,而不置尚书令,以为太宗皇帝曾任此官。殊不知乃唐之太宗为之,故郭子仪
不敢拜,非本朝也。
○王珪李靖
杜子美《送重表侄王评事》诗云:“我之曾老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
归为尚书妇。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家贫无供给,
客位但箕帚。俄顷羞颇珍,寂寥人散后(云云)。”“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
向窃窥数公,经纶亦俱有。次问最少年,虬髯十ba 6*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下云风云合,龙虎一吟吼。愿展丈夫雄,得辞儿女丑。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
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 夫人常肩舆,上殿称万寿。至尊均嫂叔,盛事垂不朽。”
观此诗,疑指王珪。珪相唐太宗,赠礼部尚书。然细考其事,大不与史合。蔡绦
诗话引《唐书·列女传》云:“珪母卢氏,识房、杜必贵。”质之此诗,则珪母
乃杜氏也。《桐江诗话》云:“不特不姓卢,乃珪之妻,非母也。”予案《唐·
列女传》元无此事,珪传末只云:“始隐居时,与房玄龄、杜如晦善,二人过其
家,母李窥之,知其必贵。”蔡说妄云有传,又误以李为卢,皆不足辨。但唐高
祖在位日,太子建成与秦王不睦,以权相倾。珪为太子中允,说建成曰:“秦王
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长年,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
散亡之余,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建成乃请行。其后杨文幹之事起,高祖责以
兄弟不睦,归罪珪等而流之。太宗即位,乃召还任用。久之,宴近臣于丹霄殿,
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同此宴。”上曰:“珪、征
尽心所事,我故用之。”然则珪与太宗,非素交明矣。《唐书》载李氏事,亦采
之小说,恐未必然,而杜公称其祖姑事,不应不实。且太宗时宰相,别无姓王者,
真不可晓也。
又有杜光庭《虬须客传》云,隋炀帝幸江都,命杨素留守西京,李靖以布衣
往谒,窃其一妓,道遇异人,与俱至太原,因刘文静以见州将之子,言其真英主,
倾家资与靖,使助创业之举,即太宗也。按史载唐公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
囚上急变。后高祖定京师,将斩之而止,必无先识太宗之事。且炀帝在江都时,
杨素死已十余年矣。此一传,大抵皆妄云。
○虎夔藩
黄鲁直《宿舒州太湖观音院》诗云:“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
出,月黑虎夔藩。”夔字甚新,其意盖言抵触之义,而莫究所出。惟杜工部《课
伐木》诗序云:“课隶人入谷斩阴木,晨征暮返,我有藩篱,是缺是补,旅次于
小安。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鯺突。夔人屋壁,列树白桃,镘焉
墙,实以竹,示式遏。为与虎近,混沦乎无良宾客。”其诗句有云:“藉汝跨小
篱,乳兽待人肉。虎穴连里闾,久客惧所触。”乃知鲁直用此序中语。然杜公在
夔府所作诗,所谓“夔人”者,述其土俗耳,本无抵触之义,鲁直盖误用之。
又《寺斋睡起》绝句云:“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按《王父
偃传》:“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谓八事为律令而言,
则“为”字当作去声读,今鲁直似以为平声,恐亦误也。
○曹操用人
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荀彧、荀攸、
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
卓然皆称其职。恐关中诸将为害,则属司隶校尉钟繇以西事,而马腾、韩遂遣子
入侍。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嵒,遂芟群
雄。欲复盐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太守,
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 肃清。扬州陷于孙权,
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盗,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
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慑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
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者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徙,惊骇欲变,
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
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
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
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
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
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
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
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
柔举宗适河北,邈果叛操。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
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
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
出曰:“真吾主也。”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
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
“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
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
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
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
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
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
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刘公荣
王戎诣阮籍,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
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
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
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此事见戎传,而《世说》为详。又一事云,公
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
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共饮而醉。”二者稍不
同。公荣待客如是,费酒多矣,顾不蒙一杯于人乎?东坡诗云:“未许低头拜东
野,徒言共饮胜公荣。”盖用前事也。
○元丰官制
元丰官制初成,欲以司马公为御史大夫,又将俟建储时,以公及吕申公为保
傅。元祐初,起文潞公于既老,议处以侍中、中书令,为言者所攻,乃改平章军
国重事。自后习以为制,不复除此等官,以谓前无故事,其实不然也。绍兴二十
五年,中批右正言张扶除太常卿,执政言自来太常不置卿,遂改宗正,复言之,
乃以为国子祭酒。近岁除莫济秘书监,济辞避累日,然后就职。已而李褷、陈綍、
郑丙皆为之,均曰:“职事官,何不可除之有?”
○耳馀袁刘
张耳、陈馀少时为刎颈交,其后争权,相与致死地而不厌,盖势利之极,其
究必然。韩馥举冀州以迎袁绍,而终以惧死。刘璋开门延刘备,坐失益州。翟让
提兵授李密,而举族不免。尔朱兆以六镇之众付高欢,而卒毙于欢手。绍、密、
欢忘其所自,不足深责。孰谓玄德之长者而忍为此邪?
○周汉存国
周之初,诸侯千八百国,至王赧之亡,所存者才八国耳,七战国与卫也。然
赵、韩、魏分晋而立,齐田氏代姜而兴,其有土各不及二百年,俱非旧邦。秦始
皇乃吕氏子,楚幽王乃黄氏子,所谓嬴、芊之先,当不歆非类。然则惟燕、卫二
姬姓存,而卫至胡亥世乃绝,若以为召公、康叔之德,则周公岂不及乎!汉列侯
八百余人,及光武而存者,平阳、建平、富平三侯耳。建平以先降梁王,永夺国。
平阳为曹参之后,富平为张安世之后,参犹有创业之功,若安世则汤子也,史称
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然轻重其心,sha 6*人亦多矣,独无余殃乎!汉侯之在王莽
朝皆不夺国,光武乃但许宗室复故,余皆除之,虽幹侯亦不绍封,不知曹、张两
侯,何以能独全也?
○曹操杀杨修
曹操杀杨修之后,见其父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
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古文苑》载操与彪书,数修之罪,
以为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且赠彪锦裘二
领,八节角桃杖一枝,青牸牛二头,八百里骅骝马一匹,四望通幰七香车一乘,
驱使二人。又遗其妻裘、靴、有心青衣二人,钱绢甚厚。卞夫人亦与袁夫人书云:
“贤郎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明公性急,辄行军法。”以衣服、文绢、房子官
锦、香车送之。彪及袁夫人皆答书引愆致谢。是时汉室将亡,政在曹氏,袁公四
世宰相,为汉宗臣,固操之所忌,彪之不死其手,幸矣。呜呼危哉!
○古人重国体
古人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其所以自待,及以之待人,亦
莫不然。故执言修辞,非贤大夫不能尽。楚申舟不假道于宋而聘齐,宋华元止之,
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
亡,一也。”乃杀之。及楚子围宋既急,犹曰:“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
也。”郑 三卿为盗所杀,余盗在宋,郑人纳赂以请之。师慧曰:“以千乘之相,
易絪乐之濛,宋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其赂。晋韩宣子有环在郑商,
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
则失位矣。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晋合诸侯于平丘,子产
争贡赋之次,子大叔咎之。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驷偃娶于晋,
偃卒,郑人舍其子而立其弟,晋人来问,子产对客曰:“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
世者,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楚囚郑印堇父,献于秦,
郑以货请之。子产曰:“不获。受楚之功,而取货于郑,不可谓国,秦不其然。
若曰郑国微君之惠,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弗从,秦人不予。更币,从子产
而后获之。读此数事,知春秋列国各数百年,其必有道矣。
上一篇: 卷十一(十六则)
下一篇: 卷十三(十八则)
目录: 容斋随笔
0

猜你喜欢:

  • 《旧唐书》 ○杨绾 崔祐甫(子植 植再从兄俊) 常衮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祖温玉,则天朝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侃,开元中醴
  • 《西游记》 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一递一着,摆开阵势。正合《烂柯经》云: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
  • 《金史》 ○毛硕 李上达 曹望之 大怀贞 卢孝 俭卢庸 李偲 徒单克宁(本名习显) 毛硕,字仲权,甘陵人。宋末,试弓马子弟
  • 《旧五代史》 天祐九年春正月庚辰朔,周德威等自飞狐东下。丙戌,会镇、定之师进营祁沟。庚子,次涿州,刺史刘知温以城归顺。德威进迫幽州,守光出兵拒战,
  • 《南史》 ◎恩幸 ○戴法兴(戴明宝) 徐爰 阮佃夫 纪僧真 刘系宗 茹法亮 吕文显 茹法珍(梅虫儿) 周石珍 陆验(徐
  • 《旧唐书》 ○元稹(庞严附) 白居易(弟行简 敏中附)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兵部尚书、昌平公岩,六代祖也。
  • 《六祖坛经》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
  • 《明史》 ○于谦(子冕 吴宁 王伟)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
  • 《旧五代史》 李袭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后,父图,为洛阳令,因家焉。袭吉乾符末应进士举,遇乱,避地河中,依节度使李都,擢为盐铁判官。及王重荣代,不喜文
  • 《朱子语类》  ◎子路篇   △子路问政章   问:"'先之,劳之','劳'字既有两音,有两说否?"曰:"劳之以身,勤之以事,亦须是自家吃些辛苦,方能令
  • 《牡丹亭》 【意难忘】〔净扶旦上〕〔旦〕如笑如呆,叹情丝不断,梦境重开。〔净〕你惊香辞地府,舆榇出天台。〔旦〕姑姑,俺强挣作,软咍咍,重娇养起这
  • 《隋书》 ◎天文中 ○二十八舍 东方:角二星,为天阙,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
  • 《安娜·卡列尼娜》 当弗龙斯基在卡列宁家的凉台上看表的时候,他是这么激动,这样心神不定,以至他看了表面上的指针,却没有能够
  • 《文心雕龙》 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及枚乘摛艳
  • 《三国演义》 却说孙权要索荆州。张昭献计曰:“刘备所倚仗者,诸葛亮耳。其兄诸葛瑾今仕于吴,何不将瑾老小执下,使瑾入川告其弟,令劝刘备交割荆州:‘如
  • 《清史稿》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表略)
  • 《新五代史》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也。父恁,世为农。兄潮,为县史。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闻潮兄弟材勇,召置军中,以潮为军校。是时
  • 《朱子语类》  ◎泰伯篇   △泰伯其可谓至德章   泰伯得称"至德",为人所不能为。〔可学〕   问"泰伯可谓至德"。曰:"这是於'民无得而称焉'处见
  • 《安娜·卡列尼娜》 韦斯洛夫斯基把马赶得那么快,天气还很闷热,他们很早就到达了沼地.
  • 《西游记》 行者辞了菩萨,按落云头,将袈裟挂在香楠树上,掣出棒来,打入黑风洞里。那洞里那得一个小妖?原来是他见菩萨出现,降得那老怪就地打滚,急急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