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诗词名句>> 名句:过恶苟容改,勿惮提耳烦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彭汝砺的《某偷惰不强日陷罪恶元忠哀怜惷愚未忍诛绝赐诗为戒佩服弗忘韵险且长赓和未逮聊作短句以代负荆》

全文:
小人无远虑,苟志怀与安。
富贵本浮云,百计图一完。
辰乎来之迟,玩弄如等闲。
其不为禽狄,不能分寸间。
故人哀怜之,投以药石言。
伏读夜达旦,颜汗肌骨寒。
顾惟壮盛时,气大力亦敦。
泰山陟其颠,不见宇宙宽。
荡舟绝溟渤,独自观其澜。
老大不自强,喑嘿甘素餐。
更欲盗恩荣,归取妻子欢。
自非仁人心,孰肯救此患。
过恶苟容改,勿惮提耳烦
将大书诸绅,佩服永弗谖。

彭汝砺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过恶

错误;罪恶。《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南史·刘穆之传》:“有以 祥 《连珠》启上,上令御史中丞 任遐 奏其过恶,付廷尉。” 宋 刘恕 《自讼》:“臧否品藻,不掩人过恶。”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生非护惜人也,但能攻发吾之过恶,便是吾之师。”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我也没有做过道士,详细是不知道的,但据‘耳食之言’,则道士们以为人身中有三尸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时,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过恶。”

苟容

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宋 苏轼 《上韩太尉书》:“天下之人,幸而有不为阿附苟容之事者,则各为倜儻矫异,求如 东汉 之君子,惟恐不及,可悲也已!” 清 薛福成 《叶向高论》:“自 嘉靖 以后,或偏尚才气,而见摈清议,或依阿苟容,而漫无建白。”

提耳

语出《诗·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颖达 疏:“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提耳”指恳切教导。《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 宋 司马光 《除兼侍读学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圣恩,曲赐手詔,过加奬待,諭以至意,温密纤悉,提耳谆谆。”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赠征仕郎兵科给事中制》:“生而有气谊可见,殁而有风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与!”

彭汝砺名句,某偷惰不强日陷罪恶元忠哀怜惷愚未忍诛绝赐诗为戒佩服弗忘韵险且长赓和未逮聊作短句以代负荆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彭汝砺名句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