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

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

元好问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

名句出处

出自金代元好问的《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

全文:
疏星淡秋明,阴霞绚朝映。
积雨成坐愁,晨光动幽兴。
石门归驭引,湍浦渔舠并。
旷荡万景新,归藏四山静。
平湖风漪绿,远岸秋沙净。
洋洋游鱼逝,泛泛轻鸥泳。
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
倦游时自悼,违己将安竟。
忧端从中来,茫茫发孤咏。

元好问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元好问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书法作品欣赏
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隐显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夙心

平素的心愿。《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惟君明叡,平其夙心。”《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之夙心,公寧不悉,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復何言。”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惟以稚女是怀,思配君子,既辱高义,乃叶夙心。” 明 高启 《过戴居士宅》诗:“不负沧洲约,重来论夙心。”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无怨於生,亦无怖於死,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

遇见

犹碰到。《北史·宇文深传》:“﹝ 深 ﹞年数岁,便累石为营,折草作旌旗,布置行伍,皆有军阵之势,父 永 遇见之,喜曰:‘汝自然知此,后必为名将。’”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质灵气迈,随闻而思,遇见能述,自高其材,不乐师授。”《水浒传》第十回:“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 老舍 《牺牲》:“凑巧,我在街上遇见了他。”

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视

(2) 本性;天性

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明· 李贽《答马历山书》

元好问名句,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元好问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