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

历史事件

郑国渠怎么写好看

郑国渠怎么写好看

战国末期秦国在关中修建的人工灌溉渠道。公元前237年,秦国采用韩国水工郑国建议, 自中山西(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瓠口(即获泽,在今陕西泾阳西北)为渠,沿北山(指关中平原北面诸山),向东注入洛(今北洛河)三百余里,灌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

词语分解

  • 郑国渠的解释古代 关中平原 的人工灌溉渠。 秦王 政 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 韩国 水工 郑国 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 关中 成为沃野。 汉 魏 时为 泾水 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閒説 秦 ,令凿 涇水 自 中山 西邸 瓠口 为渠,并 北山 东注 洛 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
  • 渠的字典解释渠 qú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渠道(亦指途径,门路)

历史事件推荐:驱张运动

湖南人民驱逐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18年张敬尧进入湖南任省长兼督军,对人民实行残6*暴统冶。1919年9月,毛6*6*东通过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各校学生总罢课,并联络商界和新闻界人士,开展驱张运动。同年12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郑国渠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历史事件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