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殍载道

历史典故

饿殍载道怎么写好看

饿殍载道怎么写好看

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饿死的人很多。语本《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五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也作 ① 【饿莩载道】。(莩:同“殍”。)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迨父殁未几,适当明季,蝗旱不登,饿莩载道,而齐、鲁、幽,燕之区为尤甚。”《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沿途饿莩载道,臭不可闻。”


主谓 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形容饿死的人极多。语本《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民国通俗演义》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殍,不读作fú。△贬义。用于民生方面。也作“饿莩遍野”、“饿莩载道”、“饿殍枕藉”。

词语分解

  • 饿殍的解释饿死的人。亦作“饿莩”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 载道的解释1.表达一定的思想、道理。 宋 周敦颐 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 明 宋濂 文原:“世之论文者有二:曰载道,曰纪事。”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祇受失言之愆,致毁载道之器。”2.满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每出则鶉衣载道,拥轿叫呼。”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諭令百姓识认领归,一时欢呼声载道。”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谓 神宗 以水旱偏灾,流民

历史典故推荐:有求必给

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饿殍载道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