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天罔地

历史典故

欺天罔地怎么写好看

欺天罔地怎么写好看

欺骗天地。极言欺骗之甚。唐.胡曾《代高骈回云南牒》:“〔苻坚〕以六十万精兵寇于东晋谢玄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三国演义》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亦作“欺天诳地”。元.无名氏《看钱奴》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儿不能勾发迹的。”


并列 欺骗天地,极言罪恶严重。唐·何光远《鉴诫录·木夹》:“坚(苻坚)以六十万精兵摧于东晋,谢玄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贬义。多用于表示奸佞害世方面。→伤天害理 ↔无愧天地。也作“欺天诳地”。

词语分解

  • 欺的解释欺 qī 诈骗,蒙混:欺骗
  • 地的解释地 dì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历史典故推荐:遮道更借

源见“借寇恂”。称颂地方官德政卓著,深受人民爱戴挽留。唐 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或遮道更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欺天罔地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