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亡舌存

历史典故

齿亡舌存怎么写好看

齿亡舌存怎么写好看

汉.向《说苑.敬慎》:“〔常枞cóng〕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也?’常枞曰:‘嘻!是己,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老子的老师常枞与老子以舌存齿亡为比喻的对话,说明世间刚者容易摧折,柔者常能保存。后用“齿亡舌存”多比喻社会生活中人事关系上的这种道理。

唐.皇甫松《大隐赋》:“恶心长而发短,验齿亡而舌存。”


见“齿弊舌存”。

词语分解

  • 齿的解释齿 (齒) chǐ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齿
  • 存的解释存 cún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

历史典故推荐:叹黄犬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丞相李斯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临刑时对其排行居中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叹黄犬”为官场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唐 李白襄阳歌:“咸阳市中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齿亡舌存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