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
拼音:zhào ,注音:ㄓㄠˋ ,部首:儿,笔画:6
五笔:IQV,五笔98:QII,
统一码:5146 ,郑码:VRD,仓颉码:LMUO,四角码:32113
康熙字典笔画:兆:6; 分解查字:儿丶(erdian),笔顺,撇捺横折撇捺,

康熙字典【子集下】【儿字部】兆

【唐韻】治小切 【集韻】 【韻會】直紹切,音肇。
【說文】灼龜坼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
【前漢·文帝紀】兆得大橫。
【註】應劭曰:龜曰兆。又壇域塋界皆曰兆。
【前漢· 郊祀志】謹按周官兆 五帝于四郊。
【註】兆謂爲壇之塋域也。
【孝經·喪親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註】塋墓界域也。又朕兆。
【老子· 道德經】我則泊兮其未兆。
【註】意未作之時也。又數名。
【韻會】十萬爲億,十億爲兆。又京兆。
【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 所在也。又 【史記·曆書】游兆執徐三年。
【註】游兆,景也。執徐,辰也。丙辰歲也。又 【韻補】叶直遙切,音朝。
【晉書·樂志歌】神之來, 光景昭。聽無聲,視無兆。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兆在《康熙字典》第124页 第3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兆康熙字典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在线康熙字典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