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拼音:jiē ,注音:ㄐㄧㄝ ㄑㄧˋ ,部首:扌,笔画:12
五笔:RJQN,五笔98:RJQN,
统一码:63ED ,郑码:DKRY,仓颉码:QAPV,四角码:56027
康熙字典笔画:揭:13; 分解查字:扌曷(shouhe),笔顺,横竖横竖折横横撇折撇捺折,
异体字:掲楬

康熙字典【卯集中】【手字部】揭

【唐韻】 【集韻】 【韻會】居謁切,音訐。
【說文】高舉也。或作。又 【唐韻】基竭切 【集韻】 【韻會】丘傑切,音朅。義同。或作担。又作拮。又與偈通。車疾貌。
【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又 【唐韻】渠列切 【集韻】 【韻會】 【正韻】巨列切,音傑。與同。或作搩。
【增韻】舉而豎之也。
【前漢·項傳贊】揭竿爲旗。
【張衡·西京賦】 豫章珍館,揭焉中峙。又擔也,負也。
【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
【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又姓。
【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又 【唐韻】 【集韻】 【韻會】其謁切,音碣。亦擔也。又長也。
【詩·衞風】葭菼揭揭。又 【集韻】 【韻會】語訐切,音钀。義同。又 【唐韻】居列切,音孑。揭起也。
【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又 【大雅】顛沛之揭。
【傳】揭,見根貌。
【疏】樹倒故根見。
【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
【註】揭,猶反也。又啓事。今日揭帖。又 【唐韻】 【集韻】 【韻會】去例切,音憩。亦高舉也。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
【詩·邶風】淺則揭。
【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又 【集韻】其例切,音偈。揭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又丘言切。與攑同。亦舉也。考證:〔 【司馬相如·子虛賦】涉冰揭河。〕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揭在《康熙字典》第444页 第5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揭康熙字典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在线康熙字典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