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友诗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离友诗原文

凉风肃兮白露滋。
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兮登崇基。
折秋华兮采灵芝。
寻永归兮赠所思。
感离隔兮会无期。
伊郁悒兮情不怡。

诗词问答

问:离友诗的作者是谁?答:曹植
问:离友诗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曹植的名句有哪些?答:曹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白露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条叶

枝叶。比喻分支;支派。 唐 皇甫湜 《韩文公神道碑》:“ 汉 之兴,故 韩襄王 孙 信 有功,復封 韩王 ,条叶遂著。” 唐 韩愈 《房公墓碣铭》:“ 房氏 二相,厥家以闻,条叶被泽,况公其孙。”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故 汉 代儒学虽极盛,而所谓八儒者,则渺不可覩,其条叶附萼,千差万别,又迥非初开宗时之情状矣。”

渌水

(1).清澈的水。 汉 张衡 《东京赋》:“於东则洪池清籞,渌水澹澹。”《南史·庾杲之传》:“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 宋 苏轼 《送孔郎中赴陕郊》诗:“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飜动蒲萄酒。”

(2).古曲名。《文选·马融<长笛赋>》:“中取度於《白雪》、《渌水》。” 李周翰 注:“《白雪》、《渌水》,雅曲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口吐《採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击青鐘,歌《渌水》。”

崇基

(1).高坛。《文选·潘岳<藉田赋>》:“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 李善 注:“崇基,谓坛也。”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济阳 蔡使君 讳 兴宗 ,復为崇基表刹,立禪诵之堂焉。”

(2).指建筑物的高大基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东北逕 鲁班门 西,双闕昂藏,石壁霞举,左右结石修防,崇基仍存。”

(3).指山。《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李善 注:“崇基,山也。”

秋华

(1).秋花。 汉 张衡 《思玄赋》:“纗幽兰之秋华兮,又缀之以江离。”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临渌水兮登重基,折秋华兮採灵芝。” 晋 陆机 《叹逝赋》:“感秋华之衰木,瘁零露於丰草。” 清 程智 《秋华》诗:“菀彼丛桂,秋华鬱鬱。”

(2).指菊花。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尔雅二》:“秋华者,菊之异名。”

灵芝

一种蕈( Ganoderma lucidum ),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我国古代用来象征祥瑞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明 刘基 《杂诗》:“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

(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离隔

(1).分离阻隔。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鬱悒兮情不怡。”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去矣 嵇生 ,永离隔矣!” 宋 赵鼎 《满江红·南渡泊舟仪真江口》词:“肠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

(2).指隔阂,不团结。《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寇难未弭, 曹叡 骄凶, 辽 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周书·贺拔胜传》:“若骨肉离隔,自相猜贰,则图存不暇,安能制人?”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勿以妇人之言渐生离隔。”

(3).指使不和睦,不团结。《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周义》:“兄不仁,离隔人室家。”

无期

(1).无穷尽;无限度。《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三》:“《诗》中言‘无期’者,如《南山有臺》篇‘万寿无期’及此篇‘逸豫无期’,皆谓无穷极也。”《吕氏春秋·怀宠》:“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徵敛无期,求索无厌……若此者天之所诛也。” 高诱 注:“期,度;厌,足。” 汉 班婕妤 《自悼赋》:“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2).指无了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散有限之微财,供无期之久客。”

(3).犹言不知何时,难有机会。《隶释·汉费凤别碑》:“壹别会无期,相去三千里。” 唐 李频 《关东逢薛能》诗:“惟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 金 元好问 《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诗:“ 平子 归田元有约, 魏舒 襆被恐无期。”

(4).指没有约定日期。 唐 徐夤 《燕》诗:“何嫌何恨秋须去,无约无期春自归。”

伊郁

(1).忧愤郁结。《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感乎溽暑之伊鬱,而虑性命之所平。” 李善 注:“伊鬱,烦热貌。” 吕向 注:“溽暑伊鬱,气不通也……伊鬱,不通而忧乎。” 唐 马总 《意林·正论》:“见信之臣,囊括守禄;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伊鬱于下。”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二:“僕焚毁笔砚已五年,尚寄味此学,随行有《陶渊明集》,陶写伊鬱,正赖此耳。”《明史·王德完传》:“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伊鬱致疾,阽危弗自保。”

(2).聚而不散貌。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湿薪烧枯棘,距刺相拏撑。浓烟久伊鬱,微焰方晶荧。”

不怡

不乐。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陵 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