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齐云楼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祈雨齐云楼原文

波凉鱼初浮,露下蝉罢警。
胡床俯前池,妙意吾已领。
主人绝俗姿,此地背尘境。
霜华耿玉宇,璇汉转金饼。
桂娥不无情,与客闲弄影。
红妆拥千盖,环坐珠秀整。
盘珍供剥芡,水厄停煮茗。
清谭略迳庭,快若客酲醒。
不辞仆频更,颇觉夜弥永。
明朝雨一尺,重约追霁景。
但恐闲麈尾,鼓吹闹蛙黾。
适听步虚声,缥缈碧云顶。

诗词问答

问:祈雨齐云楼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祈雨齐云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胡床

亦作“ 胡床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 超 等奄至,公犹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渊 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虏来,始名胡牀, 桓伊 下马据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异录·逍遥座》:“胡牀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清 赵翼 《饭馀》诗:“携得胡牀临水坐,柳荫深处看荷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

妙意

灵妙的意想,灵感。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深奥的意义。妙,通“ 眇 ”,深远。《关尹子·九药》:“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悼此江之独西,叹妙意之不陈。”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尘境

原为佛教语。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因称现实世界为“尘境”。 唐 司空曙 《寄卫明府》诗:“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嘉花名木,类聚区别,幽胜宛若生成,西抵 丽泽 ,不类尘境。” 李广田 《<闻一多选集>序》:“而这样的文字,如不是由所谓‘诗境’拉向‘尘境’,不是在思想上向现实突进了一步,是不可能出现的。”

霜华

见“ 霜花 ”。

玉宇

(1) 传说中神仙住的仙宫

(2) 华丽的宫殿

(3) 指天空,也借指宇宙

金饼

(1).茶叶饼的美称。 唐 李郢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诗:“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乾琼液。”

(2).比喻月亮。 宋 苏舜钦 《和解生<中秋月>》:“银塘通夜白,金饼隔林明。”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六一居士》:“《中秋夜待月诗》,和者数人…… 孙平父 一联云:‘坐待银盘生海底,俄惊金饼上云头。’”

桂娥

指月宫 嫦娥 。 宋 王銍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天仙謫自广寒宫,定与 桂娥 新作别。”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之二:“雨捲云飞,长有 桂娥 看客。” 元 马致远 《青哥儿·十二月》曲之八:“铜壶半分更漏,散秋香 桂娥 将就。”

不无

犹言有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輊。” 李希凡 、 蓝翎 《关于<红楼简论>及其他》:“作为在富贵荣华中生长起来的 曹公子 ,在‘贫穷难耐凄凉’的生活中,对‘当年笏满床’的盛世是不无惋惜怀念的。”

弄影

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迭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 宋 张先 《天仙子》词:“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茅盾 《子夜》十九:“惨黄的太阳在窗前弄影。”

红妆

(1) 妇女的盛装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代指美女

红妆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环坐

(1).围绕而坐。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环坐唯便草,投盘暂废觥。”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仙舟上天》:“见一舟凌虚直上,数道士环坐笑语,须臾抵天表。” 明 高启 《京师苦寒》诗:“山中炭贱地炉暖,儿女环坐忘卑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一群和尚便环坐桌旁,且唱且解,解开之后,钱归和尚,而死人的一切冤结也从此完全消失了。”

(2).指月旁圆形的光气。 宋 曹组 《艮岳赋》:“如璧月之环坐,復晴曦之腾光。”

秀整

俊秀严整。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膺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待诏相笏》:“风仪秀整,礼貌谦揖,如百斛巨器,所贮尚空其半。”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一日,会君之别墅,当 圭峯 之下,山姿秀整,云意闲暇,紫翠万叠,横絶天表。”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姚姬传 风度秀整,边幅急促。”

珍供

珍奇的供品。 元 柳贯 《送南竺澄讲主校经后却还杭州》诗:“尚食来珍供,司农輟禁钱。”

水厄

(1).溺死之灾。《北齐书·循吏传·房豹》:“ 绍宗 自云有水厄,遂於战舰中浴,并自投於水,冀以厌当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全质》:“ 全质 纔寐,即见戴圆笠紫衣人来拜谢曰:‘公平生有水厄,但危困处,某则必至焉。’”《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郎君奇才,能动江神,乃得获安;不然,诸人皆不免水厄。”《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五日》:“闻旬日前……遭风覆舟。 补之 眷属俱救起, 瑞令 则一男两女并遭水厄矣。”

(2). 三国 魏 晋 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晋 司徒 王濛 好饮茶,人至輒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 濛 ,必云:‘今日有水厄。’”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 刘縞 ﹞专习茗饮, 彭城王 谓 縞 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 清 金农 《湘中杨隐士寄遗君山茶奉答》诗之三:“答他纱帽笼头坐,水厄虚名直浪传。”

清谭

见“ 清谈 ”。

迳庭

亦作“ 逕廷 ”。1.门外小路和庭院。《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逕,门外路;庭,堂外地。” 清 黄遵宪 《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我生遇合如逕廷,累百感心劳万形。”

(2).因以喻相距甚远或有差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丙编》卷一:“诗意与 狄归昌 同。而其惻怛规戒,涵蓄不露,则大有逕庭矣。”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予同年 吴君 , 顺治 末进士,尝游 武林 ,宿留数月始归。予询以 西湖 、 西溪 诸名胜,曰:‘皆不知也。’询其未往游之故,则大笑曰:‘吾跋涉水陆二千餘里,岂为山水往耶!’予为先兄 西樵 言之,以为人嗜好逕庭乃如此。”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夫 黄帝 教熊羆貔貅驱虎, 禹 驱蛇龙, 周公 驱虎豹犀象,射妖鸟,杀水神,与后世幻人诡士所行,其得失岂不逕庭哉!”

不辞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弥永

(1).久长。 严复 《原强》:“知吾生之所以生则知群之所以立矣;知寿命之所以弥永,则知国脉之所以灵长矣。”

(2).越加长久。 傅尃 《山寺》诗:“鐘磬静弥永,莓苔古愈微。”

朝雨

晨雨。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 唐 归仁 《题贾岛吟诗台》诗:“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声。”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一·贤臣》:“ 列精子高 听行乎 齐湣王 ,善衣练布衣,白縞冠,顙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

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重约

重要的誓约或诺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太祖 谓曰:‘尽吾一生,尽汝一生,令汝享有二 浙 也。’ 忠懿 以帝赐重约,既得归,喜甚,以为永保其国矣。”

霁景

雨后晴明的景色。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序:“山河春而霽景华,城闕丽而年光满。” 唐 唐彦谦 《蒲津河亭》诗:“宿雨清秋霽景澂,广亭高树向晨兴。” 宋 石孝友 《点绛唇》词:“霽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

麈尾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 唐 白居易 《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 妙玉 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鼓吹

(1) 宣扬,使众人知道

鼓吹六经

(2) 吹嘘

鼓吹种族优劣论

蛙黾

即蛙。亦指蛙声。《周礼·秋官·蝈氏》:“掌去蛙黽。” 唐 韩愈 《杂诗》之四:“蛙黽鸣无谓,閤閤祇乱人。” 金 元好问 《出京》诗:“城居苦湫溢,羣动日蛙黽。” 清 陈维崧 《贺新郎·题曹实庵<珂雪词>》词:“多少词场谈文藻,向豪 苏 腻 柳 寻蓝本,吾大笑,比蛙黽。”

虚声

(1).虚名;虚誉。《韩非子·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后汉书·黄琼传》:“自顷徵聘之士, 胡元安 、 薛孟尝 、 朱仲昭 、 顾季鸿 等,其功业皆无所採,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宋 陈师道 《别黄徐州》诗:“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若不是他引我进去相见呵,万一谬採虚声聘定了,把鸞凰效,兀的不是神仙魑魅同偕老。”

(2).假话;空话。 唐 皇甫湜 《制策一道》:“臣伏见赦令节文,周备纤悉,空文虚声,溢於视听,而实功惠未有分寸及於苍生。” 唐 罗隐 《塞外》诗:“可使御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金史·完颜合达移剌蒲阿传论》:“异时伐 宋 , 唐州 之役丧师七百,主将 讹论 匿之,而以捷闻。御史 纳兰 纠之, 宣宗 奬御史,而不罪 讹论 ,是君臣相率而为虚声也。”

(3).虚假的声势。 宋 司马光 《言西边上殿札子》:“ 谅祚 又数扬虚声以惊动边鄙,而将帅之臣率多懦怯,别无才谋以折衝御侮,只知多聚兵马以自卫其身。” 明 袁宏道 《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诗:“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 朝鲜 政府亲 美 疏 俄 仇 清 恶 日 , 满清 依 俄国 虚声援助, 日本 得 美国 实力支持, 中 日 斗争愈益紧张。”

(4).空谷间传出的回声。 唐 姚崇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诗:“川鳧连倒影,巖鸟应虚声。”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碧云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