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骤雨原文

殢云忽迷南北峰,骤雨洗净峰头松。

无颣珠倾万栲栳,有情画浴千芙蓉。

溟濛紫碧幻晴晦,果然神妙符分龙。

须臾返照树头挂,万涧琴音一律同。

诗词问答

问:骤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骤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十一

参考注释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骤雨

暴雨。《老子》:“骤雨不终日。”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花城》1981年第3期:“有次,下了场仲夏的骤雨,甜菜组的姑娘和小媳妇们,都急着忙着朝林带里躲。”

洗净

把衣物、器物清洗干净

把这条尼龙裤洗净

峰头

1.亦作"峰头"。

2.峰顶。

无颣

没有毛病。《淮南子·氾论训》:“ 夏后氏 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纇。” 高诱 注:“考,瑕衅也……纇,磐若丝之结纇也。”《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元帝 《侍中新渝侯墓志铭》:“方琮有烛,圆珠无纇。”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盖明月之珠,不能无瑕,夜光之璧,不能无纇。”

栲栳

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

只见那小猴子挽着个柳笼栲栳在手里,籴米归来。——《水浒传》

栲栳圈:像笆斗那样的圆圈

有情

(1) 指男女互相倾慕的感情。也指普通的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

(2) 有意思、有趣

曲外有情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溟濛

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上瞻既隐轸,下睇亦溟濛。——沈约《八咏》

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神妙

奇妙而变化莫测

神妙的笔法

分龙

见“ 分龙雨 ”。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返照

亦作“ 返炤 ”。 1.夕阳,落日。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宋 林逋 《孤山后写望》诗:“返照未沉僧独往,长烟如淡鸟横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忽然醒寤,则返照已残。”

(2).夕照;傍晚的阳光。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 曹禺 《日出》第二幕:“黄昏了,室内一片夕阳的返照。”

(3).反射;照射。 清 蒲松龄 《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诗:“湖光返炤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 郁达夫 《沉沦》七:“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阳光的返照,同金鱼的鱼鳞似的在那里微动。”《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阳光返照,她白净的脸上焕发着柔和的光彩。”

(4).犹反映。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二章:“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无论如何,神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他自己的返照。”

(5).佛教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己。《坛经·行由品》:“与汝説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章敬怀暉禅师》:“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禅宗·禅和生活》:“有僧人问 洞山 如何是佛,他答道:‘麻三斤。’这当然不是叫问者在这句话上用心,只是把他的心思挡了回去,引起返照。”

树头

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