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原文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
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赬肩。

诗词问答

问:《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千章

(1).千株大树。《史记·货殖列传》:“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 宋 叶适 《毋自欺室铭》:“蔚然千章,被冒洞谷。”

(2).指大树千株。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百倾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赵光荣 《长篇十四章》:“拔地势涌出,众木还千章。”

杞梓

(1).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

(2).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杞梓无遗用,蒭蕘不忘询。” 清 刘大櫆 《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

云天

天空高处;云层上面

直上云天

樗散

(1).樗木材劣,多被闲置。比喻不为世用,投闲置散。 唐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诗:“ 郑公 樗散鬢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清 顾炎武 《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2).用作谦词。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何意天恩横被,宸睠曲成,猥抡樗散之才,专委栋隆之任。” 明 许潮 《龙山宴》:“鹤髮经秋,樗散堪乘莲叶舟。皂帽非吾偶,白接非吾首。”

喜气

高兴的神色或气氛

满脸喜气洋洋

浮白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原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亦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或升降有序,或浮白无算。” 宋 陆游 《游凤凰山》诗:“一樽病起初浮白,连焙春迟未过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浮白以叙交情,且来青而谭别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汪 志得意满,浮白数觥。”

丰年

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挂冠

辞官

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汉书·逢萌传》

钟鼓

亦作“ 钟皷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2).钟和鼓。亦借指音乐。《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3).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4).钟和鼓。佛教法器。 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三更

第三更,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

野宿

在野外过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蛮﹞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夜疲则野宿,至三日未厌,则五日,或七日,方散归。” 明 范汭 《琴川夜泊怀孙齐之》诗:“野宿次鳧鷖,青青荻笋齐。” 许地山 《集外·狐仙》:“她们到后边去整理帐幕,今晚要在这里野宿咧。”

貔貅

(1) 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礼记·曲礼》

(2) 比喻骁勇的部队

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晋书·熊远传》

灶烟

炊烟。《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元帝 时童謡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太息

(1) 即“叹气”。

(2)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种感情

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 张廷玉《明史》

帝力

(1).帝王的作用或恩德。《汉书·张耳传》:“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復国,德流子孙,秋豪皆帝力也。” 唐 高适 《别杨山人》诗:“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

(2).指皇权统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普式庚 少时欲畔帝力,一举不成,遂以鎩羽。”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金帛

黄金和丝绸。泛指钱物。《列子·说符》:“ 元君 大惊,立赐金帛。”《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 唐 李贤 注:“ 世祖 二年,令中郎将 韩统 报命赂遗金帛,以通旧好。” 清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贼如再来集我民,结以金帛喻以诚。”

诗文赏析


【原题】: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