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德辅粹三山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送林德辅粹三山原文

匹雏力薄难轩轾,一鹗能高易挽推。
屡见衮衣闻吉语,安知夹袋偶遗才。
易云极困将亨矣,谚说平分有是哉。
若饯古公烦问讯,蚤开翘馆筑金台。

诗词问答

问:送林德辅粹三山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送林德辅粹三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匹雏

小鸡。《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 赵岐 注:“人言我力不能胜一小雏,则谓之无力人。” 阮元 校勘记引 孙奭 孟子音义:“匹, 丁 ( 丁公著 )作疋……音节盖与疋字相似,后人传写误耳。” 梁启超 《知耻学会叙》:“兵惟无耻,故老弱羸病,苟且充额,力不能胜匹雏耳。”一说,幼鸭。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説‘匹’为鶩是也。”又《答汪尚书》:“是犹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举万石,而后胜匹雏。”一说,一只鸡。‘匹’为量词。见 杨伯峻 《孟子译注》。

力薄

力量薄弱;能力小。《晋书·王湛传》:“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 宗元 近欲务此,然力薄才劣,无异能解。”《水浒传》第四一回:“奈缘力薄才疏,家贫不能接待。”

轩轾

车前高后低为“轩”,车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诗·小雅·六月》

轩轾浪杂

一鹗

《汉书·邹阳传》:“臣闻鷙鸟累百,不如一鶚。”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鶚,大鵰也。’ 如淳 曰:‘鷙鸟比诸侯,鶚比天子。’鷙击之鸟,鹰鸇之属也。鶚自大鸟而鷙者耳,非鵰也。”后用以比喻出类拔萃的鲠直之臣。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推选閲羣材,荐延搜一鶚。” 宋 欧阳修 《送杨辟秀才》诗:“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鶚。既又得 杨生 ,群兽出麟角。”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长途驭二龙,崇霄翔一鶚。”

挽推

(1).引荐。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閽启上宾,儂观诸老,箇主人公喜挽推。”

(2).扶持。 廖仲恺 《刘君一苇托人将折扇来乞题诗》之一:“半壁东南共挽推,十年前事首重回,莫嗟岁月蹉跎老,曾閲人间几刼灰。”

《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君 必入。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杨伯峻 注:“在前牵引曰輓,在后推进曰推。”后以“輓推”指引荐。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动静随於语默,出处任於輓推。”

衮衣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毛 传:“衮衣,卷龙也。” 陆德明 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皇后》:“上太皇太后諡册,造神主,择日祔於 代宗 庙。其褘衣备法驾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衮衣之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日华浮动衮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啊,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南朝 梁 沉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衮衣前迈,列辟云从。”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立傍衮衣,满身香气;回瞻宝座,一朵红云。”《再生缘》第四九回:“ 酈明堂 ,离坐三呼谢衮衣。”

吉语

好消息;吉祥的言辞。《汉书·陈汤传》:“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哀情逢吉语,惝怳难为双。” 宋 陆游 《古别离》诗:“ 紫姑 吉语元无据,况凭瓦兆占归日。”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记职志》:“一屏拟吉语四字为题,又作四言八句颂,署名题其上。” 韦君宜 《牺牲者的自白》:“按照卜来的吉语,他一两个月就会回来。”

夹袋

(1).衣服里面的口袋。《冷眼观》第一回:“我拿过翻开一望,见那书中记载的人名事实,倒有一大半是我夹袋里的东西,那著者竟是先得我心了。”

(2).见“ 夹袋中人物 ”。

遗才

(1).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 唐 贾岛 《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

(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 唐 梁鍠 《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 宋 苏轼 《荐布衣陈师道状》:“﹝ 陈师道 ﹞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为遗才。”《宋史·选举志一》:“是年及 端拱 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於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3).秀才参加乡试,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临时添补核准的,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虽然免祸,却不放他科举,直至临场, 曹公 再三苦求,附一名於遗才之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明年,学使科试士,而公适薨, 桯 縗哀如子,未得与试。既离苫块, 四娘 赠以金,使趋入遗才籍。”

云极

云地相接之处。极言其远。《晋书·凉武昭王玄盛传》:“江山悠隔,朝宗无阶,延首云极,翘企遐方。”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故从师而问道,冀幽路之或暘;测神宗之无缓,践云极之不赊。”

平分

对等均分;对半分

平分土地

问讯

(1) 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金台

(1).金砌的台;华美的台。《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三国 魏 崔琰 《述初赋》:“列金臺之蹇产,方玉闕之嵯峨。”

(2).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结搆巧丽,穷尽神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七:“金臺罗中天,羽客恣游息。”

(3). 黄金台 的省称。比喻延揽士人之处。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顾问来。” 宋 秦观 《谢程公闢启》:“引置 金臺 之馆,俾参珠履之游。” 郭沫若 《归国杂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颇 ,故国苍茫走 屈平 。”参见“ 黄金臺 ”。

(4).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当 成祖 建都 金臺 时,即因居民疎密,编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诗:“ 金臺 酒坐擘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国氛,‘ 对山 救我’带犹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