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

作者:魏野 朝代:宋代

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原文

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
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
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
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

诗词问答

问: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的作者是谁?答:魏野
问: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野的名句有哪些?答:魏野名句大全

魏野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书法欣赏

魏野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书法作品欣赏
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门风

旧指某一家、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传的言行准则和风气

笃学修行,不坠门风。——《颜氏家训·风操》

相门

宰相之家。 唐 刘禹锡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诗:“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八:“ 仲父 脱累囚,相门遂树塞。”

积庆

(1).指踵接而来的喜庆之事。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表》:“东储积庆,皇孙诞育;国启昌期,民迎福运。”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家餘积庆,郡不乏贤。”

(2).谓行善积福。 唐 钱起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悲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宋 沉遘 《文懿皇后斋文》:“恭惟 文懿皇后 积庆自先,发祥开后。”《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 太祖 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祖德

(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 宋 范仲淹 《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2).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 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流长。缅怀祖德,策励来兹。我们今天更应该为巩固我们先人架起的友谊之桥而努力工作。”

书仪

(1).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隋书·经籍志》、《新五代史》和《崇文总目》著录有关的著作甚多,现仅存 宋 司马光 《书仪》。

(2).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泛指馈赠的钱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词林交际最简,其始入者,合衙门自政府以下至史官,各送贺仪分金七分,即书名於书仪之上,不具他柬。”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左右,取书仪,看酒。”《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汪知县 ﹞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科名

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榜帖

(1).官府的告示。 唐 李骘 《徐襄州碑》:“与 韦宙 僕射为元从押衙,齎榜帖先至 江西 ,安存百姓。”

(2).科举录取的报帖或揭示的名单。 宋 陈继儒 《太平清话》卷四:“ 宋 朝 吴郡 士登科者,始于 龚识 ,其家居 昆山 黄姑 ,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时第一名 毕渐 ,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点水,天下遂传名云 毕斩 。”

政声

官吏的政治声誉。《南史·沉宪传》:“乃以 宪 带 山阴 令,政声大著。” 唐 钱起 《送沉少府还江宁》诗:“江楼新咏发,应与政声传。”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六:“辛亥革命胜利以后, 薄洵 还在 荣县 作知事,他的政声很好,受到群众拥护,替当时的革命党人保持了荣誉。”

牧竖

亦作“ 牧竪 ”。牧奴;牧童。《楚辞·天问》:“ 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 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宋 陆游 《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竪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 太祖 以 韩林儿 称 宋 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 基 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 启 讨灭了 有扈氏 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墨迹

(1) 用墨留下的残迹

(2) 指某人手迹

这是张大千的墨迹

物论

众人的议论,舆论。《晋书·谢安传》:“是时 桓冲 既卒, 荆 江 二州并缺,物论以 玄 勋望,宜以授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王黼 作相,请朝假归 咸平 焚黄,画舫数十,沿路作乐,固已骇物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 龚芝麓 尚书失节本朝,又娶 顾横波 夫人,物论轻之。”

徵用

1.征召任用。《史记·儒林传序》:“ 孝惠 、 吕后 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孝文 时颇徵用,然 孝文帝 本好刑名之言。” 张守节 正义:“言 孝文 稍用文学之士居位。”《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若有秀异,可特徵用。”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 郑伯英 ﹞既任 秀州 判官,遂以亲辞,终其身二十餘年不復仕,朝庭亦卒不徵用。”参见“ 徵庸 ”。

2.引用。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徵舅氏事,必用 渭阳 ,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兹失於识,岂可轻相承耶?审诗文当悟,皆不可徵用也。”

3.国家依法将个人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收归公用。如:市政府决定,今后征用农田建房要严格控制。

多应

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宋 曾慥 《类说》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后,多应汝死在我前。” 元 刘庭信 《粉蝶儿·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纯,秋娘丰韵。多应他懒住蟾宫,潜下仙阶,謫降凡尘。”《水浒传》第四二回:“多应这廝走入村中树林里去了。”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探侦人已归,探侦人已归。看他两颊笑容堆,多应有机会。”

谏垣

指谏官官署。 唐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琚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诗:“予壻信时英,諫垣金玉声。” 宋 欧阳修 《谢知制诰启》:“代 * 掖,已愧才难,兼职諫垣,犹当责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 嘉 道 之间, 苏廷魁 、 陈庆鏞 、 朱琦 为諫垣三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