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蜀客石琴枕

作者: 吕温朝代: 唐代

咏蜀客石琴枕原文

可怜他山石,几度负贞坚。
推迁强为用,雕斫伤自然。
文含巴江浪,色起青城烟。
更闻余玉声,时入朱丝弦。

诗词问答

问:咏蜀客石琴枕的作者是谁?答:吕温
问:咏蜀客石琴枕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咏蜀客石琴枕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吕温的名句有哪些?答:吕温名句大全

吕温咏蜀客石琴枕书法欣赏

吕温咏蜀客石琴枕书法作品欣赏
咏蜀客石琴枕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371-37

参考注释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贞坚

(1).坚贞不移。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緇磷谢清旷,疲薾慙贞坚。”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清 周篔 《寄彭仲谋兼柬令弟羡门》诗:“文人更相轻,此事古已然。况今衰薄日趋下,谁从屠钓推贞坚。”

(2).坚硬强劲。 唐 刘长卿 《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诗:“迥出羣峰当殿前, 雪山 灵鷲 惭贞坚。” 章炳麟 《又致汪康年书》:“松柏非遇霜雪,不能贞坚。”

(3).借指坚硬强劲之物。 唐 权德舆 《拜昭陵过咸阳墅》诗:“顷岁辱明命,铭勋鏤贞坚。” 唐 方干 《题新竹》诗:“青苔劚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鬱眼鲜。”

推迁

(1).推移变迁。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 宋 陆游 《自嘲》诗:“岁月推迁万事非, 放翁 可笑白头痴。” 明 汪道昆 《<诗薮>序》:“世有推迁,道有升降。” 清 顾炎武 《羌湖引》:“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餘或不足。”

(2).推故迁延;推迟。《晋书·王羲之传》:“復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宋书·王弘传》:“为尒推迁,覆败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何不早劝 唐公 举兵,而推迁不已。” 胡三省 注:“推迁,言推故迁延也。”

雕斫

见“ 雕斲 ”。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青城

(1). 宋 斋宫名。一在 南薰门 外,为祭天斋宫,谓之 南青城 ;一在 封丘门 外,为祭地斋宫,谓之 北青城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所谓 青城 ,止以青布为幕,画甃砌之文,旋结城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大梁城 南五里号 青城 ,乃 金国 初 粘罕 驻军受 宋 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 天兴 末, 末帝 东迁, 崔立 以城降,北兵亦于 青城 下寨,而后妃内族復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 清 钱谦益 《向言上》:“ 宋 之亡也以 青城 ,金之亡也亦以 青城 。”

(2).指 青城山 。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青城 仙洞, 黄石 祠坛。” 唐 郑巢 《题崔中丞北斋》诗:“何年各无事,高论宿 青城 。” 宋 陆游 《玉笈斋书事》诗之二:“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 青城 有使行。” 清 吴伟业 《佘山遇姚翁出所画花鸟见赠》诗:“只今来 白石 ,当日住 青城 。”

玉声

(1).佩玉相击的声音。用以节步。《礼记·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 孔颖达 疏:“既服,著朝服已竟也,服竟而私习仪容,又观容听己珮鸣,使玉声与行步相中适。”《宋书·乐志二》:“多士盈九位,俯仰观玉声。”《文献通考·乐十》:“故燕乐有大箜篌、小箜篌。音逐手起,曲随弦成,盖若鹤鸣之嘹唳,玉声之清越。”

(2).引申为美妙的声音。 唐 杜牧 《闺情代作》诗:“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簫管玉声微。”

(3).对他人言语的敬称。《战国策·楚策二》:“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 齐 ;而不与,负不义於天下。”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今大夫不辱而身见之,又出玉声以教孤,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奉教乎?”

(4).敬称他人的诗文。 唐 令孤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初瞻綺色连霞色,又听金声继玉声。”

朱丝弦

亦作“ 朱丝絃 ”。1.用熟丝制的琴弦。 唐 贾岛 《听乐山 * 易水》诗:“朱丝弦底 燕 泉急, 燕 将云孙白日弹。”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一:“泠泠朱丝弦,听我《别鹤操》。”

(2).借指琴瑟。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九:“安得朱丝絃,为我写此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