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

作者: 刘应时朝代: 宋代

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原文

黄发了国事,归来双颊红。
园林白日静,乐事何丰融。
更许柏庭友,来依春桂丛。
境胜香山远,辞高支遁同。
眷兹达尊地,绰有古人风。
梅林洗烦暑,霁色摩苍空。
烟霞琢秀句,咀嚼味无穷。
徒纪盛山燕,来羡昌黎公。

诗词问答

问: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的作者是谁?答:刘应时
问: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应时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应时名句大全

刘应时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书法欣赏

刘应时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书法作品欣赏
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黄发

指老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

黄发垂髫。——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国事

国家重要的事务。尤指与政治有关的事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园林

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丰融

盛美貌。《文选·扬雄<甘泉赋>》:“肸蠁丰融,懿懿芬芬。” 李善 注:“言秬鬯分布,芬芳盛美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丰融披离,斐韡奂貌。” 唐 贾餗 《大唐宝历崇元圣祖院碑铭》:“閟宇崇崇,圣祖尊容,神而明之,神应丰融。” 清 张惠言 《黄山赋》:“沆瀣涌,琼英充,偓佺厮征,歘扈丰融。”

桂丛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龙门山 之东。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筑石楼,自号 香山居士 。(2)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相传 吴王 种香处。下有采香径。(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岭之一。主峰 鬼见愁 ,形势峻拔。名胜古迹有 碧云寺 、 静宜园 、 双清别墅 、 香山寺 、 朝阳洞 等。园林清幽,景色宜人。为京郊游览胜地。

(2). 洛阳 龙门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称。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 洛 都四郊,山水之胜, 龙门 首焉; 龙门 十寺,观游之胜, 香山 首焉。”参见“ 香山寺 ”。

达尊

(1).谓众所共尊。《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赵岐 注:“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 宋 苏轼 《<晁成君诗集>序》:“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絶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於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

(2).上达于尊者。 汉 蔡邕 《独断》上:“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3).指地位显贵者。《明史·魏骥传》:“ 驥 齿德有餘,爵在上卿,可称达尊。” 章炳麟 《訄书·刑官》:“西方之言治者,三分其立法、行政、司法而各守以有司,惟刑官独与政府抗衡。苟傅於辟,虽达尊得行其罚。”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烦暑

闷热;暑热。《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明 杨慎 《渔家傲》词:“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霁色

一种蓝色,与雨后天晴的天空一样的颜色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秀句

优美的文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 宋 梅尧臣 《寄题时上人碧云堂》诗:“何此啟虚堂,定知迎秀句。”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三:“名理孕异梦,秀句鐫春心。”

咀嚼

(1) 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2) 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买臣)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昌黎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