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出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晨出原文

昧爽睡餍足,起扶藜杖行。
关山开晓色,草木度秋声。
市晚船初发,奴勤地已耕。
道边多野菜,小摘助晨烹。

诗词问答

问:晨出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晨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晨出书法欣赏

陆游晨出书法作品欣赏
晨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昧爽

(1).拂晓;黎明。《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 郊 牧野 。”《孔子家语·五仪》:“昧爽夙兴,正其衣冠。”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三:“九时就寝,昧爽即兴。”

(2).犹明暗。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全质》:“昧爽之交,﹝ 李全质 ﹞假寐於 沂州城 横门东庭前。”《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

餍足

(1).吃饱,饱足。《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饜足之道也。” 宋 王安石 《枣》诗:“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饜足。”

(2).满足。《元典章·户部十·军兵税不得打量汉军地土》:“所在官吏不时下乡,言要打量军户地亩,以此为名,胁敛钱物,所取各皆饜足,方纔释免。”《明史·万国钦传》:“使心骄意大,岂有饜足时。”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这故事是完了,但谁也不会餍足。”

藜杖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 魏帝 尝赐 景帝 春服,帝以赐 涛 ,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 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 延水 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

关山

(1) 关隘和山川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2) 指家乡

晓色

拂晓时的天色;晨曦。 唐 虞世南 《和銮舆顿戏下》:“银书含晓色,金輅转晨飇。”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清 黄鷟来 《秋晓行阧山》诗:“晓色破苍烟,青山入云际。”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凝凝的细露,淡淡的晓色,长林丰草间偶然一阵一阵清风。”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道边

(1).商谈于边界之上。《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与 休屠王 等谋欲降 汉 ,使人先要道边。” 颜师古 注:“道犹言也。先为要约来言之於边界。”

(2).路旁。《后汉书·曹褒传》:“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唐 孔颖达 疏:“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胸中万卷书,不如一囊钱。不见 杨夫子 ,岁晚走道边。”

野菜

煮后可当作蔬菜吃的草本植物;尤指收集起来作食物的野菜

小摘

随意采摘。 杜甫 《有客》诗“小摘为情亲” 仇兆鳌 注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记》:“百卉正发时,聊以小摘供日。” 宋 惠洪 《次韵通明叟晚春》:“緑徧西园春正残,青梅小摘嗅仍看。” 清 陈确 《春晴过近思叔池上即事》诗:“邨圃新晴满眼花,携筐小摘足生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