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路别驾祷雨有应

作者:梅德明 朝代:元代

宁国路别驾祷雨有应原文

亢阳为灾魃为虐,草木焦枯金石铄。

遂令畎亩飞炎埃,自春徂夏失东作。

我侯闵雨念黎氓,忧心如惔祷百灵。

斩鹅击瓮骏奔走,穷呼昊天曾莫听。

潨浔之潭深不测,下有神龙蟠窟宅。

铁符才沉云气黑,甘雨一注苏万物。

雨馀膏乳平欲流,农夫欣欣翠满畴。

行当泚笔书大有,神功总归作霖手。

诗词问答

问:宁国路别驾祷雨有应的作者是谁?答:梅德明
问:宁国路别驾祷雨有应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梅德明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德明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三

参考注释

亢阳

(1).盛极之阳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唐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

(2).形容人君骄横寡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湛之时,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

(3).指旱灾。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 白兆山 祈雨。” 宋 司马光 《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

(4).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理现象。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摄生》:“肝肾虚与阴虚而补以参,庸有济乎?岂但无济,亢阳不更煎鑠乎?”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焦枯

干燥枯萎

禾苗焦枯

金石

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畎亩

田地,田间,田野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炎埃

(1).暑热。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颶风寝毒,炎埃罢厉。” 明 刘基 《丹霞蔽日行》:“炎埃被九野,照灼后土赤。”

(2).火灰。《新唐书·儒学传序》:“ 禄山 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幐私褚,丧脱几尽。”

东作

(1).谓春耕。《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孔 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犂。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清 朱彝尊 《御试省耕诗二十韵》:“西畴一以望,东作此时偕。”

(2).泛指农事。 汉 蔡邕 《考城县颂》:“劝兹穡民,东作是营,农桑之业,为国之经。”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农家农家乐復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

(3).指春季作物。《魏书·世祖纪上》:“去春小旱,东作不茂。” 清 方文 《枞川对雪有怀》诗:“农家东作有丰兆,客子西归无好音。”

闵雨

古代指国君怜念施恩泽于民。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其君之有志於民而閔雨者必书,无志於民而不閔雨者必书,土功必书,饥饉必书。”

黎氓

亦作“ 黎萌 ”。黎民。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况乎圣德巍巍荡荡,黎氓所不能命哉。”《后汉书·朱穆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陛下可为 尧 舜 之君,众僚皆为 稷 契 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隋书·薛道衡传》:“薄赋轻徭,务农重穀,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飢之虑。” 明 陈子龙 《曜灵》诗之六:“悍阳骄骄,忧我黎氓。”

忧心

忧愁的心

忧心忡忡

百灵

(1).各种神灵。《文选·班固<东都赋>》:“礼神祇,怀百灵。” 李善 注:“《毛诗》曰:‘怀柔百神。’”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今主上明圣,怀於百灵。”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百灵奔卫,宜无陟降之劳;六气节宣,当遂神明之适。” 明 刘基 《钧天乐》诗:“君不见 天穆 之山二千仞,天帝所以觴百灵。”

(2).见“ 百灵鸟 ”。

击瓮

(1).敲击瓦瓮发声以和歌。《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

(2).指 宋 司马光 幼时击破大瓮救小儿之事。参见“ 击瓮图 ”。

骏奔走

急速奔走。《书·武成》:“邦甸侯衞,骏奔走,执豆籩。”《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骏,速也。速与疾义同……疾奔走言劝事,骏、疾以声近为义,庙中奔走以疾为敬。” 明 归有光 《<浙江乡试录>后序》:“对越骏奔走之士,已预生於 丰 镐 詒燕之日,而以待 成王 。” 清 严长明 《卜凝子观察以北周天和二年华岳颂见贻因书其后》诗:“桓桓 晋国公 ,在庙骏奔走。”

昊天

(1).苍天。昊,元气博大貌。《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原夫图籙之见,迺昊天休命。”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呜呼,昊天难测,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指一定季节的天空。《尔雅·释天》:“夏为昊天。” 郭璞 注:“言气皓旰。”《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 孔颖达 疏引今文《尚书》 欧阳生 说:“春曰昊天。” 唐 杜甫 《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此指秋天。

(3).指一定方位的天。《淮南子·天文训》:“西方曰昊天。” 高诱 注:“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

不测

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

祸且不测,敢望报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汉·贾谊《过秦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以防不测;险遭不测;不可探测的

神龙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窟宅

住人的洞穴,多指神仙的住所或盗贼藏身的地方

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甘雨

对农事特别适时的雨;甘霖

久旱逢甘雨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尔雅·释天》

一注

(1).一笔。多指钱财言。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二折:“你怀揣着鸦青料钞寻相识,并没半升粗米施饘粥,单有一注閒钱补笊篱。”《红楼梦》第七五回:“你老人家不信,回来大大的下一注,赢了,白瞧瞧我们两个是什么光景儿!”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早想在路上拾得一注钱,但至今还没有见。”

(2).犹一壶。注,即注子。古代的一种酒器。《水浒传》第二四回:“妇人道:‘那里等的他来!等他不得!’説犹未了,早煖了一注子酒来。”《 * 词话》第一回:“只见 迎儿 小女早煖一注酒来。”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膏乳

比喻甘美的果汁与山泉。 宋 苏轼 《廉州龙眼》诗:“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宋 杨万里 《寄题天台临海县白鹤庙西泉》诗:“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农夫

1.指务农的人。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

欣欣

(1) 高兴自得的样子

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2) 草木茂盛的样子

欣欣向荣

行当

(1) 行业。指百工技艺所做的职业

每个行当都有杰出人物

(2) 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泚笔

以笔蘸墨。《新唐书·岑文本传》:“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清 王晫 《今世说·企羡》:“且读且嘆,遂泚笔为序。” 郁达夫 《志亡儿耀春之殇》诗之一:“虚堂月落星繁夜,泚笔为文记 耀春 。”

大有

(1) 许多

大有作为

(2) 大丰收

大有之秋

神功

(1).神一般的功绩。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神功无纪,作物何称。” 吕延济 注:“谓 高祖 神妙之功无能记述。”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窃仰鸿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

(2).神灵的功力。《南史·谢惠连传》:“﹝ 灵运 ﹞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闻而感,铸而资,虽从人力,悉类神功。”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无。”《水浒传》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众人,十分欢喜,称谢 公孙胜 神功道德。”

总归

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无论怎样一定如此,相当于“终究”

事实总归是事实,怎么也抹煞不了

作霖

《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原谓充作救旱之雨,后以指降甘霖或下雨。 唐 杜牧 《云》诗:“莫隐 高唐 去,枯苗待作霖。” 唐 卢殷 《欲销云》诗:“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