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歌

作者: 朱英朝代: 明代

黄鹤楼歌原文

二月江城春色好,何处追游堪醉倒。

黄鹄山西汉水头,白云拥出黄鹤楼。

朱甍碧槛高千尺,雄冠江南二百州。

重城阁道东风满①,散步临风纵登览。

石镜题诗岁月悠②,琐窗呼酒烟霞暖③。

景物争奇双眼明,荀公费公何处寻④。

神仙已矣豪华尽,唯见长江流古今。

凤凰鹦鹉青不了⑤,高唐大别空芳草⑥。

烟雨新晴湘水春,孤帆影落巴陵道⑦。

北极遥瞻王气舒⑧,五云深护玉皇居⑨。

会须乞得纯阳鹤⑩,铁笛吹风朝太虚⑾。

诗词问答

问:黄鹤楼歌的作者是谁?答:朱英
问:黄鹤楼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朱英的名句有哪些?答:朱英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参考注释

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江城

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只听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黄景仁 《舟中再迭前韵》:“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追游

亦作“ 追游 ”。1.寻胜而游;追随游览。 唐 温庭皓 《观山灯献徐尚书》诗:“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 白尚书 为少傅,分务 洛师 ,情兴高逸,每有云泉胜境,靡不追游。” 宋 贺铸 《沁园春·念离群》词:“载酒追游,联鑣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 元 张可久 《满庭芳·山中杂兴》曲:“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明 何景明 《游郭氏山亭》诗:“旧日追游地,新年此度过。”

(2).追随游宦。 唐 顾况 《酬漳州张九使君》诗:“无阶承明庭,高步相追游。”

见“ 追游 ”。

黄鹄山

即 湖北省 武汉市 蛇山 。又名 黄鹤山 。西北二里有 黄鹄矶 。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鹄过此,有 黄鹤楼 在其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船官浦 东,即 黄鵠山 ,林涧甚美, 譙郡 戴仲若 野服居之。山下谓之 黄鵠岸 ;岸下有湾,目之为 黄鵠湾 。”

西汉

(1) 中国于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的朝代,为刘邦所建,建都长安——亦称“前汉”

(2) 天河。即银河

月还西汉,霞临东沼。——王勃《七日赋》

水头

指水流的来势

水头很猛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黄鹤楼

我国古代的著名楼观。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传说古仙人子安从此地乘鹤而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朱甍

(1).朱红色的屋顶。 唐 李白 《明堂赋》:“皓壁昼朗,朱甍晴鲜。”

(2).借指帝王宫室和道院、庙宇等。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道山顶上虽清絶,万顷烟波始是仙。” 明 何景明 《大梁行》:“万骑千乘空云屯,綺构朱甍不復存。”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朱甍画栋绕 祗园 ,看云外幡风飘乱。” 张怀奇 《颐和园词》:“朱甍天际集凤凰, 九成 避暑离宫凉。”

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重城

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一:“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1).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文选·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 刘逵 注:“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

(2).泛指城市。 宋 柳永 《采莲令》词:“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蜃楼海气隐重城,浩浩风停远市声。”

(3).指宫城、都城。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搥鐘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宋 王禹偁 《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闕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其来旧矣。” 明 何景明 《入朝遇雨》诗:“柳拂重城锁,花笼复道迴。”

(4).指城墙。 唐 于邺 《扬州梦记》:“ 牧 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 扬州 ,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楼之上,常有絳纱灯万数,辉罗燿列空中。” 宋 王安石 《示元度》诗:“思君携手安能得,上尽重城更上楼。”

阁道

(1).复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 阿房 ,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鑾舆迥出仙门柳,阁道迴看上苑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二室遥隔半里许,通以阁道,如亘长虹于半空。”

(2).栈道。 三国 魏 曹操 《假徐晃节令》:“此阁道, 汉中 之险要咽喉也。” 唐 孙樵 《兴元新路记》:“自 白云驛 西,并涧皆阁道。” 元 萨都剌 《次韵虞伯生学士入蜀代祀》:“阁道蹴云衣有润, 蜀 天漏雨石无泥。”

(3).星名。属奎宿。《史记·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絶汉抵营室,曰阁道。” 张守节 正义:“阁道六星在王良北,飞阁之道。” 清 钱谦益 《吴祖洲八十序》:“身虽引退,其声光气象尤映望于钩陈、阁道之间。”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散步

(1) 为了锻炼或娱乐而随便走走

去散步

爱作长距离散步

上公园去散步

(2) 尤指在漫步中向人求婚

她同汽车修理厂的一个技工出去散步

(3) 漫步徘徊

到田野里散步

(4) 尤其为了炫耀而缓漫步行

贵妇们早晨穿着黑衣服,但是下午却穿着漂亮时髦的丝长袍散步

临风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登览

登高揽胜。《晋书·江逌传》:“宜养以玄虚,守以无为,登览不以臺观,游豫不以苑沼。”《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千年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周櫟园 少时,日则游行登览。”

石镜

(1).如镜的山石。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 松门 。”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 松门 拂中道,石镜迴清光。” 王琦 注:“﹝ 松门山 ﹞上有石镜,光可照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 临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镜山 。山有圆石,其光如镜,照见人影。 钱婆留 每日同众小儿在山边游戏,石镜中照见 钱婆留 头带冕旒,身穿蟒衣玉带。”

(2).水母的别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卷一:“水母,《兼名苑》云:一名鲊,一名石镜,南人治而食之。”

(3).冰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坤舆·冰》:“ 黎民表 诗:‘含风石镜融。’按:石镜,谓冰也。”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琐窗

亦作“ 琐牕 ”。镂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琐窗。”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词:“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元 周巽 《玉堂梅》诗:“归到琐牕清不寐,花边呵冻写鸞笺。”《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人在琐窗深处好,闷回罗帐静中吟。”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景物

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争奇

竞相逞其奇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晚年好游,所到 黄山 、 白岳 、 罗浮 ……觉山水各自争奇,无重复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三》:“诗果意思沉着,气力健举,则虽和谐圆美,何尝不沛然有餘?若徒以生僻争奇,究非大方家耳。”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公费

由国家或集体所支付的费用。与自费相对而言

公费旅游

公费医疗

公何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何藐 。见《左传·定公五年》。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豪华

(1) 富丽堂皇,以富裕、奢侈为特征的

豪华饭店

(2) 过分铺张,牵涉大量的支出或费用的

生活豪华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鹦鹉

(1)

(2) 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许多属于鹦形目(Psittaciformes)的对趾足鸟,头圆,具有特别粗壮、弯曲而且有蜡膜的尖钩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鲜艳多彩,能模仿人说话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礼记》

(3) 酒器名

空持暖玉擎鹦鹉。——明· 何景明《明月篇》

不了

(1).不明了;不明白。《春秋·庄公二四年》“ 郭公 ” 晋 杜预 注:“自 曹羈 以下,《公羊》、《穀梁》之説既不了,又不通之於 左 氏,故不採用。”

(2).未完;没完。《晋书·庾纯传》:“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后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王翁 夫妻﹞虽不知这些情头,晓得冤债不了,惊怖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象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

(3).常置动词后,强调动作的不可能。 唐 韦应物 《温泉行》:“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 杜陵 一男子。” 张天翼 《最后列车》:“不干鬼子咱们活不了!”

(4).谓不能了结。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夫壹意欲战,则将使彼不能转圜,兵连祸结,致成不了之局。”

高唐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韦庄 《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

大别

(1).长别。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序:“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2).大略,大致。 清 戴震 《原善》卷下:“人之性相近,习然后相远,大别言之也。”

(3).从大类上区分。 朱自清 《中国歌谣》四:“《吴歌甲集》里所收的歌谣,大别为儿歌、民歌二类。” 郭沫若 《屈原研究》:“ 周 秦 诸子同是主张大一统的,但大别也可分为两派。”

(4).山名。《书·禹贡》:“ 内方 ,至于 大别 。”参见“ 大别山 ”。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新晴

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晋 潘岳 《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 金谷 俊游, 铜驼 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竹外斜阳半灭明,捲帘欹枕看新晴。” 吴组缃 《山洪》十:“这是个新晴的极好天气。”

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孤帆

一张船帆。也指孤单的船只。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绰书》:“夕鸟归林,悬孤帆而未息。” 唐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 天际流。” 唐 张籍 《相和歌辞·贾客乐》诗:“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满 湘 渚。” 元 鲜于必仁 《普天乐·潇湘八景》曲之五:“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林会试》:“倚楼谩把 长江 盼,渐远孤帆欲断魂。”

陵道

陵墓的甬道。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 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八:“在步下陵道的时候,我便脱下了我的中山装。”

北极

(1)

(2) 从地球最北端看去的天顶

(3) 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北方的一极

(4) 北方边远之处

(5) 地球的最北端,地轴的北端

遥瞻

向远方看;凝目远视

王气

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望气者言, 舂陵城 中有喜气,曰:‘美哉王气,鬱鬱葱葱。’”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王濬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术士唤做 廖生 ……忽一日夜坐,望牛斗之墟,隐隐有龙文五采,知是王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 崇祯 眼看我们 李闯王 要得天下,所以赶快挖了 李 家祖坟,泄了 李 家祖坟上的王气。”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皇居

(1).皇宫。亦指皇城。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寳。” 南朝 宋 颜延之 《直东宫答郑尚书》诗:“皇居体寰极,设险祇天工。”《旧唐书·牛徽传》:“国步方艰,皇居初復。”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日高开彩仗,春色满皇居。”

(2).犹天下,全国。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京师正得皇居之中, 黄 汴 环流,漕运储廪,可仰亿万。”原注:“皇居,一作天下。”

会须

(1).适逢需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2).应当。 唐 项斯 《山友赠藓花冠》诗:“会须寻道士,簪去遶霜坛。” 元 王恽 《平湖乐》曲:“会须满载,百壶春酒,挝鼓荡风猗。” 沉砺 《送穷》诗:“会须立马 昆仑 上,散髮披襟唱《大风》。”

纯阳

(1).纯一的阳气。古代以为阴阳二气合成宇宙万物。火为纯阳,水为纯阴。《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天有纯阳积刚,运转无穷。”《易·乾》“元、亨、利、贞” 唐 孔颖达 疏:“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书·洪范》“炎上作苦” 唐 孔颖达 疏:“火是纯阳,故炎上趣阳。”

(2).阴阳家以农历四月己巳日为纯阳。《协纪辨方书·义例二·纯阳》:“《堪舆经》曰:‘四月卦得乾,谓六爻皆阳,阴气已尽,故以己配巳,为纯阳也。’”

(3).传说中神仙 吕洞宾 的别号。亦称“ 纯阳子 ”。相传为 唐 末人,名 岩 ,举进士不第,后隐居 终南山 ,不知所终。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元 明 小说中列为八仙之一。《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那位神仙是谁?姓 吕 名 巖 ,表字 洞宾 ,道号 纯阳子 。自从黄粱梦得悟,跟随师父 钟离先生 ,每月在 终南山 学道。”

铁笛

铁制的笛管。相传隐者、高士善吹此笛,笛音响亮非凡。 宋 朱熹 《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 武夷山 中之隐者 刘君 ﹞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 元 萨都剌 《升龙观夜烧香印上有吕洞宾老树精》诗:“铁笛一声吹雪散,碧云飞过 岳阳楼 。” 清 龚自珍 《湘月·朱纯子留宿钓鱼村兼乞梅花》词:“铁笛吹残,瑶笺谱賸,料得怜幽独。”

吹风

(1) 迫使空气通过(或喷出)某些器械(或乐器)

扇风箱用于对炉火吹风

(2) 让风吹;受风

你身体还没有好,不要吹风

(3) 洗发后,用吹风机把热空气吹到头发上,使干而伏贴

(4) 有意识地透露消息

方案 * 前先跟下面吹吹风

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标签:黄鹤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