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赠郑贲

作者: 钱起朝代: 唐代

客舍赠郑贲原文

结交意不薄,匪席言莫违。
世义随波久,人生知己稀。
先鸣誓相达,未遇还相依。
一望金门诏,三看黄鸟飞。
暝投同旅食,朝出易儒衣。
嵇向林庐接,携手行将归。

诗词问答

问:客舍赠郑贲的作者是谁?答:钱起
问:客舍赠郑贲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客舍赠郑贲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钱起的名句有哪些?答:钱起名句大全

钱起客舍赠郑贲书法欣赏

钱起客舍赠郑贲书法作品欣赏
客舍赠郑贲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36_48

参考注释

结交

与人交际往来,联络友谊

结交各种各样的妇女

匪席

不象席子可以卷曲。比喻心志坚不可屈。《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颖达 疏:“我心又非如席然。席虽平,尚可卷;我心平,不可卷也。”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甲等,率兹百辟,人致其诚,庶匪席之旨,不远而復。” 唐 岑参 《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四:“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役》:“一旦因时事日艰,内外诸臣未能坚其匪席之旨,而欲狃於处堂之安。”

世义

人世间的情义。 唐 钱起 《客舍赠郑贲》诗:“世义随波久,人生知己稀。”

随波

(1).依着风波飘动。《文选·宋玉<高唐赋>》:“徙靡澹淡,随波闇蔼。” 刘良 注:“言林木繁茂,随风波而动。”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随波迴转,有似客游。” 宋 汪藻 《小重山》词:“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去,点点乱寒星。”

(2).比喻无原则地跟从他人行事。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序》:“暨乎随波之流,摹仿太甚,为弊滋多。”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先鸣

(1).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 晋 杜预 注:“十八年, 晋 伐 齐 ,及 平阴 。 州绰 获 殖绰 、 郭最 。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 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

(3).谓首先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 唐 李端 《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未遇

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宋 时有个鸿臚少卿,姓 满 ,因他做事没下稍,讳了名字不传,只叫他 满少卿 ;未遇时节,只叫他 满生 。”

相依

互相靠对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为命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金门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黄鸟

(1).鸟名。有两说。《尔雅·释鸟》:“皇,黄鸟。” 郭璞 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黄离留,即黄莺。 郝懿行 义疏:“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非黄离留也。”《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赵幼文 校注:“《诗经·黄鸟篇》序:‘《黄鸟》,哀三良也。’” 唐 李白 《江南春怀》诗:“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分赋》:“却喜红英犹未落,况闻黄鸟且为懽。”

(2).《诗经·秦风》篇名。《左传·文公六年》:“ 秦伯 任好 卒,以 子车氏 之三子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为殉,皆 秦 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清 姚鼐 《咏古》:“上有《黄鸟》吟,下有寒兔顾。”

(3).《诗·小雅》篇名。《毛诗序》:“黄鸟,刺 宣王 也。” 朱熹 《诗集传》则说是“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

旅食

(1).古代谓士而无正禄者的宴饮。《仪礼·燕礼》:“尊士旅食于门西。” 郑玄 注:“旅,众也。士众食,谓未得正禄,所谓庶人在官者也。”

(2).谓平民百姓的饮食。《晏子春秋·杂上一》:“君子有力於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君子无力於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唐 白居易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旅食而庙饗祖考。” 宋 司马光 《投梅圣俞》诗:“薄游困京师,旅食止脱粟。”

(3).客居;寄食。 南朝 齐 江孝嗣 《北戍琅琊城》诗:“薄暮苦羈愁,终朝伤旅食。”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捨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清 周亮工 《与高康生书》:“两尊人远在数千里外,妻孥復旅食 榕城 。”

出易

犹出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积穀》:“积贮愈多,敛散出易之际,尤宜留心。”

儒衣

(1).犹儒服。《后汉书·儒林传论》:“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於邦域矣。”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儒衣山鸟怪, 汉 节野童看。”

(2).指穿儒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儿明作丈夫装,出与当世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晋接。”

(3).借指儒生。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儒衣羞此别,去抵 汉 公卿。”

嵇向

三国 魏 嵇康 和 晋 向秀 的并称。两人曾在 山阳 为邻,共同锻铁,相交甚厚。 嵇康 被杀, 向秀 作《思旧赋》相追念。事见《晋书·向秀传》。后因以借指挚友及其深厚的友谊。 唐 钱起 《客舍赠郑贲》诗:“ 嵇 向 林庐接,携手行将归。”

林庐

林中茅屋。多指隐居之所。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诗:“三旬一休沐,清景满林庐。” 宋 朱熹 《感春赋》:“潜林庐以静处兮,蓬户闃其无人。”

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行将

不久就要;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行将就道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