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土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吾土原文

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
水竹花前谋活计,琴诗酒里到家乡。
荣先生老何妨乐,楚接舆歌未必狂。
不用将金买庄宅,城东无主是春光。

诗词问答

问:吾土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吾土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吾土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吾土书法欣赏

白居易吾土书法作品欣赏
吾土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451-54

参考注释

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安处

(1).安定闲适地生活。《诗·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处。” 汉 班固 《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 增城 ,安处常寧。”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2).安妥,妥贴。《汉书·艺文志》:“《孝经》者…… 汉 兴, 长孙氏 、博士 江翁 、少府 后苍 、諫大夫 翼奉 、 安昌侯 张禹 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 孔子 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説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孝经》云:‘续莫大焉’,而诸家之説各不安处之也。”

(3).安置;安排。《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曲阿人》:“吾比欲安处汝,职局无缺者,唯有雷公缺,当啟以补其职。”《北齐书·薛修义传》:“﹝ 薛修义 ﹞招降胡酋 胡垂黎 等部落数千口,表置 五城郡 以安处之。”

(4).谓停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日月不安处,人谁获常寧。”

(5).安然接受。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固又非僕之所安处也。”

安定舒适的居处。《管子·心术下》:“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诗:“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吾土

我的乡土。 汉 王粲 《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唐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 建德 非吾土, 维扬 忆旧游。” 唐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诗:“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竹花

竹子开的花。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凤凰从东来,何意復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清 蒋士铨 《雪中人·占茶》:“不用占鷄骨,何须验竹花。”

谋活

犹谋生。 应修人 《暴风去后》诗:“离开这块土,原也无才谋活了。蚱蜢儿,我也不能不怜你们呵!”

诗酒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到家

(1) 完备;周详

(2) 在学识和工作上有相当造诣

他的表演还不到家

(3) 回到家中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接舆

春秋 楚 隐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隐士。《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 陆 名 通 ,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 箕子 佯狂, 接舆 避世。”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餘落日,墟里上孤烟。復值 接舆 醉,狂歌 五柳 前。”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陆羽 ﹞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徊不得意,或慟哭而归,故时谓之‘今接舆’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下》:“道与 尧 舜 俱智,与 接舆 俱狂,与 桀 紂 俱灭,与 汤 武 俱昌。”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无主

(1).指国无君;军无将。《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孔 传:“民无君主,则恣 * ,必致祸乱。”《管子·权修》:“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东观汉记·冯异传》:“ 更始 败亡,天下无主。” 唐 杜牧 《张保皋郑年传》:“大臣杀其王,国乱无主。”

(2).指无主祭人。《仪礼·丧服》:“无主者,谓其无祭主者也。”《礼记·丧大记》:“丧有无后,无无主。” 孔颖达 疏:“若无主则相对宾有闕,故四邻里尹主之,是无得无主也。”

(3).指宗庙无木主。《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 孔子 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於祖,为无主耳。’”参见“ 七庙 ”、“ 五庙 ”。

(4).没有主人。《吕氏春秋·异用》:“ 周文王 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於 文王 。 文王 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 唐 许棠 《成纪书事》诗之一:“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元史·许衡传》:“道有梨,众争取啖之。 衡 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此无主。’ 衡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5).谓不由己,无主张。 唐 聂夷中 《送友人归江南》诗:“上国身无主,下第诚可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古来忠臣孝子、义士悌弟,只是能自作主张。”

(6).指女尚无夫家。 唐 李翱 《数奇篇》:“亲戚之丧在野者, 数奇 皆往葬之;姑姊妹之无主失时者, 数奇 皆取而嫁之。”

诗文赏析


水竹花前谋活计琴诗酒里到家乡
七律《吾土》约作于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白居易任河南尹时。这两句的前两句是:“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四句诗的意思是,我的故乡不限于一个固定的地方,在水、竹、花前谋生活,有琴、诗、酒,身心安宁,就是我到了自己的家乡,不管它是长安还是洛阳。委婉地反映了诗人欲离开混浊官场,过宁静生活的心境。含蓄蕴藉,耐人琢磨。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