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报宁长老

作者: 王安石朝代: 宋代

示报宁长老原文

白下亭东鸣一牛,山林陂巷净高秋。
新营枣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谁比丘。

诗词问答

问:示报宁长老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示报宁长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白下

(1) 南京的别称

(2) 南京西北的一条路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净高

从地板至天花板的房间高度

檀越

梵语音译。施主。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 晋 大司马 桓温 ,字 元子 ,末年忽有一比邱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 温 为檀越。”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及至就讲,乃得七十檀越,设供果,食皆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诸方檀越,不论城郭与村坊,一齐齐随喜道场来,罢铺收行。”《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檀越,你是谁家子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只要有银钱在手里经过,即使并非檀越的布施,人是也总爱逞逞威风的。”

布毛

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 鸟窠道林禪师 ﹞有侍者 会通 ,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 会通 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 会通 遂领悟玄旨。”后亦用为开悟的典实。 宋 王安石 《示报宁长老》诗:“新营枣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谁比丘?”

比丘

和尚。梵语,khiksu的译音

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魏书·释老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