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探梅)

作者: 黄子行朝代: 宋代

西湖月(探梅)原文

初弦月挂林梢,又一番西园,探梅消息。
粉墙朱户,苔枝露蕊,淡匀轻饰。
玉儿应有恨,为怅望东昏相记忆。
便解珮、飞入云阶,长伴此花倾国。
诗腰瘦损刘郎,记立马攀条,倚阑横笛。
少年风味,拈花弄蕊,爱香怜色。
扬州何逊在,试点染吟笺留醉墨。
谩赢得、疏影寒窗,夜深孤寂。

诗词问答

问:西湖月(探梅)的作者是谁?答:黄子行
问:西湖月(探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西湖月(探梅)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黄子行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子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弦月

呈半圆形的月亮。指农历初七、八或廿二、三之月。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夕咏牛女》:“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 宋 范成大 《舫斋晚憩》诗:“雨餘弦月上,尘界本清凉。” 明 陈山毓 《七夕赋》:“怨轻丝之多乱,伤弦月之易零。” 清 刘大櫆 《游浮山记》:“有大石穹起当道,两棖中虚,如植玉环而埋其半於地,自远望之,天光见其下,如弦月焉。”参见“ 弦 ”。

林梢

林木的尖端或末端。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宋 米芾 《画史·唐画》:“余家 董源 雾景横坡,全幅山骨隐显,林梢出没,意趣高古。” 宋 秦观 《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 淮 流转处山。”

一番

(1).一回;一次;一阵。《诗·小雅·车攻》“射夫既同” 唐 孔颖达 疏:“此射夫皆已射一番。” 宋 范成大 《落鸿》诗:“只道一番新雨过,谁知双袖倚楼寒。”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你一番价探望哥哥,吃的来醺醺醉。”《西游记》第四二回:“一番搭上手,斗经四五个回合,行者揑着拳头,拖着棒,败将下来。” 毛 * 《新民主主义的 * 》:“顽固到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就要开大会,‘促’他一番。”

(2).一种;一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癸卯妖书》:“但其所倾陷者,别是一番人耳。” 许地山 《命命鸟》:“她自经过这一场恐慌,精神上遂起了莫大的变化。对于婚姻别有一番见解。”

(3).一张;一片。《新唐书·藩镇传·王鎔》:“况继奉天子詔和解,能无一番纸坠北路乎?”

西园

(1).园林名。 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 西园 , 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

(2).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 ,飞盖相追随。” 唐 张说 《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

(3).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县 西。《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辛酉, 纶 集其麾下於 西园 。”

探梅

寻访梅花。 宋 陆游 《初冬夜宴》诗:“泛菊已成前日梦,探梅又续去年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笑貂裘玉楼粟起,探梅时节。”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粉墙

用石灰等涂料抹墙

朱户

(1).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古为“九锡”之一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六锡朱户。”《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受緑韍袞冕衣裳……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

(2).泛指朱红色大门。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凤头绣帘高卷,兽鐶朱户频摇。”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娟娟斜倚凤凰楼,窥朱户,应自半含羞。”

(3).指富贵人家。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唐 李绅 《过吴门二十四韵》:“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南唐 冯延巳 《虞美人》词:“碧波朱户垂帘暮,帘下鸎鸎语。”

玉儿

(1).人名。 南齐 东昏侯 潘淑妃 之小字。 东昏侯 败,同死。 唐 陆龟蒙 《小名录》:“ 东昏侯 潘淑妃 小字 玉儿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 梁 殿得非 萧帝 瑞, 齐 宫应是 玉儿 媒。” 清 唐孙华 《登灵岩有怀馆娃宫遗事》诗:“ 玉儿 犹殉亡 齐 节, 西子 寧为卖国人。”

(2).人名。 后魏 元树 之爱姬 朱玉儿 。 唐 刘禹锡 《和西川李尚书伤韦令孔雀及薛涛之什》诗:“ 玉儿 已逐金环葬,翠羽先随秋草萎。”自注:“ 后魏 元树 ……北归,爱姬 朱玉儿 脱金指环为赠。”

(3).泛指美人。 宋 毛滂 《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词:“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 宋 石孝友 《如梦令》词:“秋气著人衣,斗帐玉儿生晕。”

应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渡 江 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东昏

(1).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 南朝 齐 萧宝卷 。 齐明帝 次子。即位后荒淫 * 。曾凿金为莲花布于地上,令所宠 潘妃 行其上,谓为“ * 花”。后为 萧衍 所杀。 和帝 立,追废为 东昏侯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七:“当时若遇 东昏 主,金叶莲花是此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东昏 於苑中立店肆,以 潘妃 为市令,帝为市吏。”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 潘妃 贴地, 东昏 侈步步之娇。”

(2).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 金熙宗 完颜亶 。在位九年,为平章政事 完颜亮 所杀。降封为 东昏王 。 宋 岳珂 《桯史·逆亮辞怪》:“ 金 酋 亮 未篡伪,封 岐王 ……愸愸有不为人下之意,境内多传之,且骤施於国, 东昏 疑焉。”参阅《金史·熙宗纪》。

记忆

(1)

(2) 记住或想起

训练记忆的课程

(3) 过去的事物留在脑中的印象

记忆所得者。——蔡元培《图画》

视觉记忆

云阶

亦作“ 云堦 ”。高阶。《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晋 傅玄 《蓍赋》:“弃原野之萧条,升云阶而内御。” 元 张雨 《烛影摇红·红梅》词:“看花犹自未分明,雪在云堦砌。” 清 厉鹗 《扬州慢·广陵芍药》词:“奈月幌低笼,云堦斜倚,梦到迢迢。”

倾国

(1).倾覆邦国。《晏子春秋·谏上十》:“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婴 不敢受命。”《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下辩士也,所居倾国。”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 马嵬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

(2).谓耗尽国力。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殫货,伏尸流血,披坚败敌如此之难也。”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拾遗》:“方 符坚 倾国而来,朝野大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於道。”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 《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参见“ 倾国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齐贤 注:“倾国指妃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泛湖》:“载去 西施 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瘦损

消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懨懨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 鲁迅 《彷徨·伤逝》:“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 阿随 悲愤,为着做饭出神;然而奇怪的是倒也并不怎样瘦损。”

刘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立马

(1) 骑在站立不动的马上;驻马

立马挺枪

(2) 〈方〉∶马上

你叫他立马回电话

攀条

攀引或攀折枝条。《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宋 苏轼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倚阑

见“ 倚栏 ”。

横笛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后汉 马融 所赋长笛…… 李善 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 融 之所赋者。” 胡道静 校证引 朱珔 《<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 李清照 《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拈花

(1).见“ 拈花一笑 ”。

(2).绣花。《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颜色,善能描龙画凤,刺绣拈花。”

点染

绘画时画家点笔染翰

武烈太子偏能真,座上宾客随宜点染。——《颜氏家训·杂艺》

吟笺

见“ 吟牋 ”。

醉墨

指醉后所作的书画

赢得

获得

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赢得独立

疏影

(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碧梧苍竹,疎影离离。”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铁栅的疏影,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

(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十年寒窗

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孤寂

孤独无依,寂寞无聊

火车不时在孤寂的小站停下来

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