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莲峰诗以为谢

作者: 释文珦朝代: 宋代

惠莲峰诗以为谢原文

月汀家在帝王都,不藏歌舞唯藏书。
旧诧邺侯三万轴,君家所藏还有余。
寄我一诗辞缜密,言言皆自书中出。
复来访我飞来阴,坐石分题更超轶。
西山落日催归轩,执手西风伤别魂。
他日终期到书室,一一与君重细论。

诗词问答

问:惠莲峰诗以为谢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惠莲峰诗以为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王都

天子的都城。《诗·小雅·雨无正》:“谓尔迁於王都,曰予未有室家。”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宋 刘攽 《开封府推官制》:“王都千里之畿,輦轂五方之地。”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藏书

收藏的图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很多

邺侯

唐 李泌 贞元 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 邺县侯 ,家富藏书。后用为称美他人藏书众多之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若士大夫之家所藏,在前世如 张华 载书三十车, 杜兼 聚书万卷, 韦述 蓄书二万卷, 鄴侯 插架三万卷……皆号藏书之富。” 明 何景明 《蓉溪书屋》诗:“一经 韦相 业,万卷 鄴侯 家。”参见“ 鄴侯书 ”。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诗辞

诗和辞赋。 宋 晁补之 《刑部侍郎杜公墓志铭》:“诗辞赡丽,尚气格。” 清 方苞 《弟屋源墓志铭》:“己丑成进士,制义为时所推,又以其间攻诗辞,名称益著。”

缜密

细致精密;谨慎周密

讲学切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宋史·李侗传》

性缜密。——《南史·孔休源传》

言言

(1).指欢言。《诗·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唐 孟郊 《自惜》诗:“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 清 龚自珍 《怀我生之先箴》:“吾末从而游,吾恍惚与言言,与语语。”

(2).高大貌;茂盛貌。《诗·大雅·皇矣》:“临衝闲闲,崇墉言言。” 毛 传:“言言,高大也。” 孔颖达 疏:“言言是城之状,故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轩铭》:“斯堂暨轩,闲闲言言。”

(3).用言语表达。《列子·说符》:“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张湛 注:“言言则无微隐。” 卢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尝,唯神之无方。知言之谓者,神会也。”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序:“色空无得,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白乐天 如 山 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金 元好问 《丰山怀古》诗:“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于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于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1).和敬貎。言,通“ 誾 ”。《礼记·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郑玄 注:“言言,和敬貌。” 陆德明 释文:“言言,鱼巾反。” 孔颖达 疏:“ 皇氏 云:‘读言为誾,义亦通也。’” 明 何大复 《赠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严貌。言,通“ 誾 ”。 唐 刘禹锡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类 汉宣 ,责实绳下,风稜言言。”《新唐书·段秀实颜真卿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总管府事致仕赵侯神道碑铭》:“言言 赵侯 ,万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剧称。”

来访

来此访问;造访

欢迎来访

分题

诗人聚会,分探题目而赋诗,谓之分题。又称探题。 五代 齐己 《寄何崇丘员外》诗:“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 五代 李建勋 《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自注:“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曰探题。”

超轶

(1).超越;胜过。 宋 苏轼 《答舒焕书》:“足下文章之美,固已超軼世俗而追配古人矣。” 明 张居正 《请重修<大明会典>疏》:“比之《周官》《唐典》,信为超軼矣。” 梁启超 《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此其持论之精确,所以超軼前哲也。”参见“ 超軼絶尘 ”。

(2).谓高超不同凡俗。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足下以超軼如此之才,每以师道命僕,僕滋不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每心服於超軼,亦情亲於乐易。” 清 侯方域 《与宋公子牧仲书》:“公子才气超軼。”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落日

夕阳

催归

鸟名。子规,杜鹃的别称。 唐 韩愈 《赠同游者》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催归,子规也。”详“ 杜鹃 ”。

执手

握手,拉手

执手分道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咽。——宋· 柳永《西霖铃》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别魂

离别的情思。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知离梦之躑躅,意别魂之飞扬。” 唐 杜甫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游目俯大 江 ,列筵慰别魂。” 唐 崔涂 《巫山旅别》诗:“无限别魂招不得,夕阳西下水东流。”

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终期

末期的;晚期的

终期癌

书室

书斋,书房。 宋 苏轼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诗:“独攀书室窥巖竇,还访仙姝款石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蒋清容 ﹞晚年命工绘像,岁修春兰秋菊之荐,命子孙世世祀于书室。”《诗刊》1978年第1期:“ 武汉 关的钟声,每半小时奏一次《东方红》,午夜过后,市声沉寂,钟声悠扬,入我书室。”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细论

详论。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奇事不胜纪,重游当细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