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主簿四首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和朱主簿四首原文

玉座怀贤远,黄扉取友端。
吾方观治象,渠忍铩祥鸾。
家学应难改,贤名已不刊。
三年无一字,怀旧忽汍澜。

诗词问答

问:和朱主簿四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和朱主簿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玉座

(1).帝王的御座。《文选·谢朓<同谢咨议铜雀台>诗》:“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 刘良 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羣妾身至轻微,何以为久长也。”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宋 梅尧臣 《金沙花》诗:“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

(2).代称帝王。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九:“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寿方德润》词:“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清 汪懋麟 《题屺瞻学士扈从射麞图》诗:“敛手鵠立玉座隅,被服轻温貂貉狐。”

(3).敬称先皇、先后的神床。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仇兆鳌 注:“玉座,神牀也。”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 洛阳 八陵那忍説,玉座尘昏松柏寒。” 清 顾炎武 《赋得秋柳》诗:“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照斜。”

(4).指道观的神座。 唐 皮日休 《入林屋洞》诗:“金屋似鐫出,玉座如琢成。” 唐 王师简 《三茅君素像记》:“设云幄於两楹,分玉座而鼎足。”

(5).作仙人代称。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

(6).器物的饰玉的底座。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词:“ 闽 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黄扉

(1).古代丞相、三公、给事中等高官办事的地方,以黄色涂门上,故称。《南史·梁武陵王纪传》:“ 武帝 诸子罕登公位,唯 纪 以功业显著,先启黄扉。” 唐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黄扉议政参元化,紫殿称觴拂寿星。”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黄扉霞彩,平泉波影,緑树阴浓掩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2).指丞相、三公、给事中等官位。《旧唐书·郭承嘏传》:“ 文宗 谓宰臣曰:‘ 承嘏 久在黄扉,欲优其禄俸,暂令廉问近关。而諫列拜章,惜其称职,甚美事也。’乃復为给事中。”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卷一:“给事舍人曰黄扉。”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乙亥纠义兵勤王,终以罔功,患难倚之为重。虽名为相,黄扉之贵,万钟之奉,无有也。”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恃权抄没》:“衮衣玉带位黄扉,执掌朝纲恁敢欺。”

(3).指宫门。 唐 陈子昂 《唐故循州司马申国公高君墓志铭》:“含章丹穴,籍宠黄扉。”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朝含香兮礼闈,夕青琐兮黄扉。” 赵殿成 笺注:“黄扉犹黄闥,禁门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本朝 汉 臣入相,或迴翔部寺,或敭歷省臺,及身侍黄扉,大抵皤髮耆硕矣。”

取友

选取朋友;交友。《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唐 韩愈 《别知赋》:“余取友於天下,将岁行之两周。”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有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观治

显示治绩。《新唐书·刘蕡传》:“京师,诸 夏 之本也,将以观治,而豪猾踰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於变风,而生徒惰业。”

祥鸾

即祥凤。 北周 庾信 《奉和初秋》:“祥鸞栖竹实,灵蔡上芙蓉。” 唐 王建 《和少府崔卿微雪早朝》:“ 蓬莱 春雪晓犹残,点地成花遶百官。已傍祥鸞迷殿角,还穿瑞草入袍襴。”参见“ 祥凤 ”。

家学

书香世家中相延续的学问

刘君有家学,三世道益孤。—— 苏轼《刘壮与长官是堂》

应难

(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贤名

好名声。《吕氏春秋·功名》:“ 关龙逢 、 王子比干 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而不能与之贤名。”《晋书·文苑传·李充》:“圣迹未显,贤名不彰。” 清 卢文弨 《<居官必阅录>序》:“夫为循吏者,有贤名,又法之所赏也。”

已不

见“ 已否 ”。

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怀旧

怀念往事和故人

汍澜

流泪的样子

泪汍澜而雨集兮,气滂滂而云披。——《后汉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