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禅月院晚眺

作者: 陈渊朝代: 宋代

信州禅月院晚眺原文

一觉华胥日又曛,晚来愁绪乱纷纷。

角声对起重城近,吹动灵山万叠云。

诗词问答

问:信州禅月院晚眺的作者是谁?答:陈渊
问:信州禅月院晚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信州禅月院晚眺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陈渊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渊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文韵

2. 小集作楼

参考注释

一觉

(1).睡醒。后亦称一次睡眠为一觉。《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人之身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安老爷 心中有事,天还没亮,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

(2).谓全力以赴。 明 无名氏 《女学士》第三折:“想当日 周 朝文武圣明君,一觉的安社稷,定乾坤。”

华胥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晚来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愁绪

忧愁的思绪;忧虑发愁的心情

愁绪满腹

乱纷纷

喧嚣吵闹

乱纷纷的人群

角声

画角之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晋书·王羲之传》:“ 述 ( 王述 )每闻角声,谓 羲之 当候己,輒洒扫而待之。”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庙门外一通角声吹动,全体用饭;二通角声吹动,我亲到寨上察看。”

五声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宋书·乐志一》:“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 清 钱谦益 《<施愚山诗集>序》:“兵兴以来,海内之诗弥盛,要皆角声多宫声寡,阴律多阳律寡。”

重城

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一:“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1).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文选·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 刘逵 注:“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

(2).泛指城市。 宋 柳永 《采莲令》词:“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蜃楼海气隐重城,浩浩风停远市声。”

(3).指宫城、都城。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搥鐘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宋 王禹偁 《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闕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其来旧矣。” 明 何景明 《入朝遇雨》诗:“柳拂重城锁,花笼复道迴。”

(4).指城墙。 唐 于邺 《扬州梦记》:“ 牧 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 扬州 ,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楼之上,常有絳纱灯万数,辉罗燿列空中。” 宋 王安石 《示元度》诗:“思君携手安能得,上尽重城更上楼。”

吹动

(1) 依靠或者好像依靠风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过去

一阵小热风吹动云块朝另一处斜坡飘去

(2) 用风的力量使向前运动

贸易风吹动赤道气流

灵山

(1).道家指 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鼇贔屓,首冠 灵山 。” 吕向 注:“ 灵山 ,海中 蓬莱山 。”

(2).指传说中的 昆仑山 曾城 。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若夫 曾城 ,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逯钦立 校注:“ 灵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昆仑山 。 南朝 梁 沉约 《锺山》诗:“ 灵山 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锺山 , 昆仑山 的别名。参见“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圣地 灵鹫山 的简称。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五:“朝游浄国侣,暮集 灵山 羣。”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 彭泽 因家凡几世, 灵山 预会是前生。”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到 灵山 ,岂可不朝我佛。”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彷彿 灵山 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原注:“ 灵山 ,即 灵鷲山 ,佛説法处。”

(5).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饶县 北。《云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灵山 在 信州 上饶县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上饶县》:“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6).指有灵应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旧壤,境带灵山,自狩 巴 梁 ,屡照感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7).对山的美称。 唐 刘斌 《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 云阴远, 香炉 烟气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