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

作者: 王之望朝代: 宋代

又和原文

胜游每恨不相同,邮递犹欣日日通。
玉帐未容佳境到,云山已在好诗中。
灵珠忽富千金赠,凡马堪嗟万古空。
展卷高吟知几过,大音一震耳根聋。

诗词问答

问:又和的作者是谁?答:王之望
问:又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望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望名句大全

王之望又和书法欣赏

王之望又和书法作品欣赏
又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胜游

(1).快意的游览。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金 元好问 《探花词》:“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 明 杨慎 《自香松堡至金龙哨》诗:“云隈月渚两风流,并马探春亦胜游。”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觉得今日的胜游,其结果,不过是增加来日的悲痛而已。”

(2).指胜游之地。 唐 韩愈 《秋字》诗:“莫以 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徽宗 艮岳 为胜游六七,曰 跃龙涧 、 漾春坡 、 桃花闸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胜跡不可殫记。”

相同

彼此无差异

邮递

通过邮政发送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玉帐

(1).玉饰之帐。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乘翠凤之輦而来……共玉帐高会。” 唐 张说 《虚室赋》:“玉帐琼宫,图奢务丰;朱门金穴,恃满矜隆。”

(2).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守金城之汤池,转絳宫之玉帐。”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玉帐》:“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於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如玉帐然。其法,出于《黄帝遁甲》,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正月建寅,则巳为玉帐。” 清 查慎行 《拟玉泉山大阅》诗:“野旷金鉦转,沙平玉帐铺。”

(3).借指主将。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堂中坐玉帐,堂下森蛇矛。”

(4).教席前的帷帐。借指师长。 清 刘献廷 《贺吴玉枢长公素臣入太学》诗:“异闻趋玉帐,奇字发金庭。”

佳境

美好的境界

渐入佳境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灵珠

(1).即灵蛇珠。《文选·陆倕<新漏刻铭>》:“ 陆机 之赋,虚握灵珠; 孙绰 之铭,空擅崑玉。” 李周翰 注:“灵珠、崑玉,喻文章美也。”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心同匪石,达人千载之交;手握灵珠,文士一都之会。” 王闿运 《巡抚吴尚书六寿颂》:“家握 荆 珍,人褱灵珠, 吴会 之文,云涌泉浡。”参见“ 灵蛇珠 ”。

(2).美珠。 唐 莫宣卿 《赋得水怀珠》:“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3).指制造凹凸透镜的球面玻璃体。 梁启超 《格致之学学说沿革小史·近古格致学史》:“ 卡利列 之千里镜,以凸面‘灵珠’与凹面‘灵珠’相合而成,彼乃改用两凸面灵珠,以便于观测。”按,凸面灵珠即为会聚透镜,凹面灵珠即为发散透镜。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凡马

普通的马。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凡马野鹰,本实一类。” 唐 杜甫 《遣怀》诗:“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宋 陆游 《上史运使启》:“超超空凡马之群,实非能办;默默反屠羊之肆,其又奚言!”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展卷

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展卷诵读

高吟

(1).高声吟诵;高声歌唱。《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唐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诗:“结綬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蚂蚁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却在枝头高吟,一面还笑蚂蚁俗。”

(2).高妙的吟唱。《文选·嵇康<琴赋>》:“慕 老童 於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刘良 注:“ 泰容 , 黄帝 乐师,故慕而钦之,以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剧院,一见旧歌剧花露润融,高吟沉抑。”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大音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 唐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诗:“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明 刘基 《美女篇》诗:“大音世罕识,日暮空盘桓。”

耳根

(1) 耳廓的根端

(2) 〈方〉∶耳

耳根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