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游近诗复次前韵二首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读子游近诗复次前韵二首原文

射至于侯又中侯,盍求诸己勿人求。
欲升海底珊瑚树,不藉沙边舴艋舟。
急要瑳磨删俚语,可容藻鉴徇常流。
端能过我论兹事,一听盆缫轧轧抽。

诗词问答

问:读子游近诗复次前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读子游近诗复次前韵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至于

(1) 表示程度、范围

至于他,是一定会来的

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至:动词,抵达。)——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再提

(3)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至于斟酌捐益。——诸葛亮《出师表》

至于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至于怨诽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至于农夫小民。——宋· 苏轼《教战守》

海底

(1) 海洋的底部

(2) 海床

珊瑚树

(1).即珊瑚。因其形似树,故称。《晋书·石崇传》:“ 武帝 每助 愷 ,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夫疏,世所罕比。” 唐 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 越 人自贡珊瑚树, 汉 使何劳獬豸冠。”参见“ 珊瑚 ”。

(2).植物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边缘有波状锯齿;花白色,气芳香;果实椭圆形。产于我国华东及华南各省, 日本 、 印度 也有分布。

不藉

(1).不凭借;不依靠。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怪》:“ 济南 李大 ,业负贩。捷足善走,自南诣北,往往不藉舟车。”

(2).不顾惜。 唐 布燮 《听妓洞云歌》:“ 嵇叔夜 鼓琴饮酒无閒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舴艋

小船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词

急要

紧急重要

急要情况

瑳磨

切磨碰擦(齿牙)。表示商讨论辩。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予生本是少年气,瑳磨牙角争雄豪。”

俚语

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藻鉴

见“ 藻鑑 ”。

亦作“ 藻鉴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常流

(1).长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司马贞 索隐:“常流,犹长流也。”

(2).河流的正道。《史记·河渠书》:“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 司马贞 索隐:“言 河 之决,由其源道延长弛溢,故使其道皆离常流。”

(3).凡庸之辈。《晋书·习凿齿传》:“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旧唐书·陆元方传》:“ 陆景初 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 高 氏世居畎亩,没没于常流,殆与草木共腐。”《明史·费震传》:“资格为常流设耳,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

(4).常例。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斯岂非国之大事,不可限以常流者耶?”

一听

(1).一一倾听。《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陈奇猷 集释:“《内储説上篇》‘一听’节: 齐湣王 听竽,好一一听之。是一听,即一一听之。一一听之者,谓分离各言事者而听其各别之言,盖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

(2).初听。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诗:“一听春鶯喧,再视秋鸿没。” 宋 苏轼 《南堂》诗之三:“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3).完全听凭。《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闕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无国会而一听现政府之实行姿虐,不负责任,则有死无生,其势已洞若观火。”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今姑且寄奉,可用与否,一听酌定。”

(4).指完全听信。《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 曹操 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於将军。”

轧轧

象声词,形容机器车轮里的轴承,齿轮等运转挤压时发出的连续的声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