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居易新乐府成五十章并效其二十九·红线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红线毯进贞元中,宣州太守加丝制。

太原毳毯既嫌粗,蜀都锦毯仍嫌脆,不如宣州开样红线为。

披香广殿用铺地,宫人罗袜绣鞋轻,垂手折腰陈舞队。

吁嗟夺人之衣为地衣,拾遗补过之人应为刺。

我朝正衙太和殿,染毳作毯供朝见。

近知回部巧织斯,养心地平驿致施。

引见大僚及庶吏,前席奏对恒移时。

是皆发价和雇命制造,而非岁贡劳民为。

至于女伎歌舞则更无其事,如宣州太守者,既不能献䛕,而香山居士亦将何以致刺辞。

诗词问答

问:《用白居易新乐府成五十章并效其二十九·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四

2. 忧蚕桑之费也

参考注释

线毯

用棉线、棉纱或混纺纱线编织成的比较薄而便宜的毯子

贞元

(1).纯正。语本《易·乾》:“元亨利贞。” 高亨 注:“乾,卦名,天也。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贞正之德……《文言》谓君子亦有此德。” 南朝 梁 江淹 《五侍中为南蛮校尉诏》:“侍中领祕书监驍骑将军 奂 ,秉心贞元,志局开亮,绩誉之美,在公屡彰。”

(2).古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纪贞元而应度,按时令以承禧。” 清 叶廷琯 《梅孙以甲乙元旦诗见示依韵和之》:“世事偶然成剥復,天心於此见贞元。”参见“ 贞下起元 ”。

太守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太原

中国山西省省会。位于省中部,汾河纵贯,面积3044平方公里,人口 177万。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大的工业城市,以冶金、煤炭、化工为主

蜀都

古代 蜀国 的都城。即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至于 蜀 都,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 晋 左思 《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於上世,开国於中古。” 元 虞集 《张令鹿门图》诗:“老我不乐思 蜀 都,人言 嵩 阳好隐居。”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红线

亦作“ 红线 ”。1.红色丝线。 唐 白居易 《红绣毯》诗:“染为红线红於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2).传说中的 唐 代女侠名。原系 潞州 节度使 薛嵩 的青衣,后掌笺表,号内记室。时 魏博 节度使 田承嗣 将并 潞州 。 嵩 日夜忧闷,计无所出。 红线 乃夜到 魏郡 ,入 田 寝所,盗床头金盒归,以示儆戒。 嵩 复遗书 承嗣 ,以金盒还之。 承嗣 遣使谢罪,愿结姻亲。 红线 也辞去,不知所终。见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明 陆采 《明珠记·写诏》:“ 红线 至 魏博 而偷盒,止却反谋。”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六:“挽住尚烦 红线 手,倦飞或坠 緑珠 楼。”

(3).俗谓男女婚姻多系前定,仿佛有红线暗中牵系。因以称缔结婚姻或媒约。《三侠五义》第四回:“据老夫看来,并非妖邪作祟,竟为贤契作红綫来了。”川剧《柳荫记》第五场:“才貌两双全,命我牵红线,员外定喜欢!”

(4).借指聘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休傒倖,不要你半丝儿红綫,成就了一世儿前程。”

(5).喻指贯穿始终的正确思想。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特别是戡天的思想,即是控制自然界使为人类服务的那种主张,这是《荀子·天论篇》的特色,也是在《侈靡篇》中贯穿着的一道红线。” 秦牧 《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实事求是’四个字出现了很多次,实际上,它也的确像一根红线一样,贯串于整份公报之中。”

见“ 红綫 ”。

披香

汉 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城 、 合欢 、 兰林 、 披香 、 凤凰 、 鸳鸯 等殿。”《文选·班固<西都赋>》:“ 披香 发越。”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 长安 有 合欢殿 、 披香殿 。” 北周 庾信 《春赋》:“ 宜春苑 中春已归, 披香殿 里作春衣。”后泛指宫殿。 唐 李商隐 《宫妓》诗:“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水浒传》第九一回:“却説 宿太尉 次日早朝入内,见天子在披香殿。”

宫人

(1).妃嫔、宫女的通称。《易·剥》:“贯鱼,以宫人宠。” 李鼎祚 集解引 何妥 曰:“夫宫人者,后夫人嬪妾。”《左传·昭公十八年》:“火作…… 商成公 儆司宫,出旧宫人,寘诸火所不及。” 杜预 注:“旧宫人,先公宫女。” 唐 韩愈 《毛颖传》:“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三侠五义》第一回:“谁知一旁有个宫人名唤 寇珠 ,乃 刘妃 承御的宫人。”

(2).官名。负责君王的日常生活事务。《周礼·天官·序官》:“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 孙诒让 正义:“此官掌王寝,亦主服御之事。”《史记·孝武本纪》:“ 欒大 , 胶东 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 胶东王 尚方。”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祭扫》:“朝廷遣臺臣、中使、宫人,车马朝饗诸陵。”

罗袜

亦作“ 罗韈 ”。丝罗制的袜。 汉 张衡 《南都赋》:“脩袖繚绕而满庭,罗袜躡蹀而容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绣鞋

妇女穿的绣有花纹的鞋

垂手

手下垂。表示恭敬

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 韩愈《泷吏》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夺人

(1).犹损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官性诡譎好名,专一暗地坑人夺人。”

(2).犹动人。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夺人的力量。”

地衣

地衣门的许多复杂叶状体植物的任何一种,这是一种藻和一种菌在各种固体表面(如岩石、树皮表面上)的共生体,由一个分枝的叶状体组成

拾遗

(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2)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拾遗补阙

补过

弥补自己的过失缺点

将功补过

朝正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 汉 以来通常在岁首元旦进行,也称大朝会。《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 杨伯峻 注:“ 襄 二十九年《传》云:‘春王正月,公在 楚 ,释不朝正於庙也。’新正至祖庙贺正,谓之‘朝正於庙’,则此‘朝正於王’,谓以正月朝贺京师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是以朝正之义,天子纯统色衣,诸侯统衣缠缘纽,大夫士以冠,参近夷以绥,遐方各衣其服而朝,所以明乎天统之义也。” 唐 杜甫 《元日寄韦氏妹》诗:“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四折:“见如今太平战争尽皆寧,千邦万国来朝正。”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诗:“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2).古代岁首,天子或诸侯祭于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 楚 ,释不朝正于庙也。”《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唐 孔颖达 疏:“其日又以礼祭於宗庙,谓之朝庙……其岁首为之,则谓之朝正。”

太和殿

在 北京 故宫 太和门 内。为故宫三大殿( 太和 、 中和 、 保和 )中之最大者。 明 清 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 明成祖 永乐 年间初建,名 奉天殿 。 嘉靖 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 皇极殿 。 清 顺治 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 太和殿 。今殿为 清 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国今存最大的木构大殿。

朝见

觐见君主

回部

即回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 康熙 十二年, 吐鲁番 贡使至,表称 成吉思汗 裔,承 苏賚满 业,是则回部之为元裔,明如星日。”详“ 回疆 ”。

养心

涵养心志;养性

地平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 地平天成 ”。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3).地平面;地平线。 清 恽敬 《杂说》:“盖地之体九万里,地平之上, 中国 所见日出,东西不及五万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隤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之外,目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驿致

犹驿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洋川 者, 汉 戚夫人 之所生处也, 高祖 得而宠之。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帝为驛致 长安 。” 宋 蔡襄 《岭南荔支谱》卷五:“ 蔡君謨 谓爱嗜 涪州 荔支,岁命驛政。”

引见

引导入见

大使被引见总统

大僚

(1).大官职。《书·多方》:“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世服大僚,仍耀烈名。”

(2).指大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宁古塔纪略》:“更以所著《长白山赋》,进呈御览,并輦下诸故人大僚醵貲代赎,遂得以辛酉入塞。”

前席

《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 復见 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后以“前席”谓欲更接近而移坐向前。《汉书·贾谊传》:“ 文帝 思 贾谊 ,徵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 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 文帝 前席。”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清 唐才常 《侠客篇》:“前席以置词,恨血斑云罍。”

奏对

(1).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安西 衙将 刘文树 ,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邇英阁。”《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圣人﹞问了问他的家世学业,又见他奏对称旨,天颜大悦。”

(2).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盖典生纪传,謨开集议;贡附典而肇记志,范媵謨以启奏对。”

移时

经历一段时间。《后汉书·吴祐传》:“ 祐 越坛共小史 雍丘 、 黄真 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五代 王周 《会哙岑山人》诗:“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笻。”《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移时之间,就坛前起一阵大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无日不詔入,语必移时。”

和雇

同“ 和雇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九年》:“﹝三月﹞甲申, 金 主諭户部:‘今岁行幸 山后 所须,并不得取之民间;即所用人夫,并以官钱和僱。’”

古代官府出价雇用人力。 唐 魏徵 《十渐疏》:“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 宋 苏辙 《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 河 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元史·世祖纪十三》:“近制,和雇、和买不及军家,今一切与民同。”

制造

(1) 把原材料加工成适用的产品

一天制造7000辆汽车

(2) (制侧重于操作制造,对象是一般器物;造侧重于从无到有,对象可以是较大的器物)

(3) 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

制造敌对气氛

岁贡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 全州 岁贡班竹帘, 简州 岁贡绵紬。”

(2).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 唐 张继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吴 乡岁贡足佳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3).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明 清 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后 吕 以岁贡,廷试入都。”

劳民

(1).使人民劳苦。《晏子春秋·谏下二》:“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人君以不义劳民为可危。”

(2).贫寒劳苦的民众。 汉 贾谊 《过秦论》:“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穅,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史记·律书》:“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 柳亚子 《次韵和寰老》之一:“楼台金碧劳民血,清浅 蓬莱 沧海尘。”

(3).谓奸巧的人。《商君书·农战》:“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

慰勉人民。《易·井》:“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孔颖达 疏:“劳谓劳賚;相,犹助也。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君子以劳来之恩勤恤民隐,劝助百姓使有成功,此则养而不穷也。”

至于

(1) 表示程度、范围

至于他,是一定会来的

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至:动词,抵达。)——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再提

(3)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至于斟酌捐益。——诸葛亮《出师表》

至于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至于怨诽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至于农夫小民。——宋· 苏轼《教战守》

女伎

见“ 女妓 ”。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香山居士

唐 代诗人 白居易 晚年的别号。《旧唐书·白居易传》:“ 会昌 中,﹝ 白居易 ﹞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 香山 僧 如满 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鳩杖,自称 香山居士 。” 宋 刘过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词:“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 香山居士 ,约 林和靖 ,与 东坡 老,驾勒吾回。”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 香山居士 。”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