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悲如晦宰吴江

作者: 王安石朝代: 宋代

送悲如晦宰吴江原文

霜泽与天杳,旁临无限情。
他时散发处,最爱垂虹亭。
飘然平生游,舍我戴吴星。
欲往独不得,都门看扬舲。
到县问疾苦,为予求所经。
当知耕牧地,往往茭蒲青。
三江断其二,洚水何由宁。
微子好古者,此歌尚谁听。

诗词问答

问:送悲如晦宰吴江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送悲如晦宰吴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与天

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 韦昭 注:“与天,法天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注:“能持满者,则与天合。”《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持满者与天。” 司马贞 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他时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散发

(1) 分散发出

散发调查表

(2) 释放出某种东西

散发一股臭气

(3) 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

散发绝世

垂虹亭

亭名。在 江苏 吴江县 长桥 上。 宋 仁宗 庆历 年间县令 李问 建。 苏轼 自 杭州 移 高密 时,曾与 张先 等在此亭饮酒。 宋 王安石 《送裴如晦宰吴江》诗:“他时散髮处,最爱 垂虹亭 。” 宋 刘过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词:“ 多景楼 前, 垂虹亭 下,一枕眠秋雨。”

飘然

(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都门

(1).京都城门。《汉书·王莽传下》:“兵从 宣平城门 入,民间所谓 都门 也。” 颜师古 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唐 韩愈 《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宋 柳永 《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都中里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元皇帝 时,廷尉 张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 《送宋少府之官长洲》诗:“白髮 长洲 尉,都门万里船。” 清 顾炎武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诗:“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刘 接见。询其邦族,曰:‘ 山东 临胊 秀才也,游都门二十年矣。’”

扬舲

犹扬帆。 南朝 梁 刘孝威 《蜀道难》诗:“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明 文徵明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诗:“扬舲入 淮 泗 ,春云去闲闲。” 陈去病 《梨花里留别亚子》诗:“向晚扬舲去,縈情入杳冥。”

问疾

探问疾病。《礼记·杂记下》:“弔死而问疾。” 唐 卢纶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诗:“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圣祖拏鳌拜》:“尝託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

牧地

牧放牲畜的地方。《周礼·夏官·牧师》:“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新唐书·高宗纪》:“九月癸卯,以 同州 苦泉 牧地赐贫民。” 宋 唐庚 《杂兴》诗:“水过鱼村湿,沙宽牧地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 康熙 中, 蒙古 诸部献其牧地,规为围场。”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三江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 韦昭 注以 吴江 、 钱塘江 、 浦阳江 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 郭璞 说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为三江。《书·禹贡》 陆德明 释文引《吴地记》以 松江 、 娄江 、 东江 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为三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元 方回 《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龚自珍 《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书》有今文,隻义餽贫送,四辨餽《尧典》,三江餽《禹贡》。”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广东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东江 。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 越 人羞。”

(4).指 鸭绿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鸭緑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称三江,其源在 长白山 顶。”

洚水

洪水。《孟子·滕文公下》:“《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 宋 王安石 《送裴如晦宰吴江》诗:“三江断其二,洚水何由寧。”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夫天下固无絶流之水,然覩洚水之横流而警予者,古圣人不容已。”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微子

(1). 周 代 宋国 的始祖。名 启 , 殷纣王 的庶兄,封于 微 (今 山东 梁山 西北)。因见 纣 * 将亡,数谏, 纣 不听,遂出走。 周武王 灭 商 ,复其官。 周公 承 成王 命诛 武庚 ,乃命 微子 统率 殷 族,奉其先祀,封于 宋 。《尚书》有《微子》篇。《论语·微子》:“ 微子 去之, 箕子 为之奴, 比干 諫而死。 孔子 曰:‘ 殷 有三仁焉。’”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是以 微子 去 商 ,长为 周 宾; 陈平 背 项 ,立功於 汉 。”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犇,表 微子 之去。”

(2).指 南朝 宋 谢弘微 。《宋书·谢弘微传》:“ 瞻 等才辞辩富, 弘微 每以约言服之, 混 特所敬贵,号曰 微子 。谓 瞻 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愜众心,至於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 微子 。’”

(3).贱子。非正妻所生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荀鹤》:“ 荀鹤 ,字 彦之 , 牧 之微子也。 牧 会昌 末,自 齐安 移守 秋浦 时,妾有姙,出嫁 长林 乡士 杜筠 ,生 荀鹤 。”

(4).见“ 微子操 ”。

好古

喜爱古代的事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