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孝叔游玉泉

作者: 张伯玉朝代: 宋代

同孝叔游玉泉原文

石磴松阴一化城,泉源疑透古瑶京。
僧知到耳此根静,客来洗心诸虑清。
星记祥光重璧合,蓝田霁色暮烟生。
潺湲似识君将去,相送出山多别情。

诗词问答

问:同孝叔游玉泉的作者是谁?答:张伯玉
问:同孝叔游玉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伯玉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伯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石磴

石级;石台阶。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约有十数里,方得石磴,磴有百来级,级尽方是平地。”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云从石磴中间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儿只有二寸来宽,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脚板贴紧石磴横过来,咬着牙关彆足气,才能升上一磴。”

松阴

亦作“ 松荫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明 唐顺之 《松关》诗:“月出照 松关 ,松荫正满地。”

一化

(1).一切变化。犹言万物。《庄子·大宗师》:“又况万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2).谓一个变化。《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3).一经变化。《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荡乎大乎,万宝以之化;确乎纯乎,一化而不易。”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也。”

(4).一经教化。 唐 殷文圭 《寄广南刘僕射》诗:“ 汉 仪一化南人后,牧马无因更夜闻。”

(5).一个化身。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他那里知道我非凡人,乃 驪山老母 一化。”

泉源

(1) 泉水的源头

(2) 河流上游处的水源

(3) 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原因

我们的学院是…人文学和科学的取之不尽的泉源

瑶京

(1).繁华的京都。 宋 柳永 《轮台子》词:“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群音类选·合镜记·乐昌分镜》:“愁思满瑶京。雨打梧桐,教我后夜同谁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看游子功成,歌舞入瑶京。”

(2).玉京,天帝所居。泛指神仙世界。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蔡真人词》:“尘世无人知此曲,却骑黄鹤上瑶京,风冷月华清。” 元 胡天游 《醉吕洞宾画》:“噫,今夜酒醒何处,清风明月,一笛瑶京。”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容在世作狡獪,復结飞珮还瑶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我欲吹断玉簫,驂鸞归去,不知何处冷瑶京。”

到耳

逆耳。 汉 扬雄 《太玄·事》:“到耳顺止,逆闻顺行也。” 司马光 集注:“到与倒同……能纳忠补过不失正顺者也。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药苦口利於病。”

洗心

(1).洗涤心胸。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易·繫辞上》:“圣人以此洗心。”《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退洗心而内讼,固亦未知其所从。”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明 李东阳 《洗句亭》诗:“洗句復洗句,洗句先洗心。”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之二:“盪胸海风和霞吸,洗心天乐带涛听。”

(2).比喻改过自新。《后汉书·隗嚣传》:“今臣之事,在於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旧唐书·僖宗纪》:“如 王仙芝 及诸贼头领能洗心悔过,散卒休兵,所在州府投降,便令具名闻奏,朝廷当议奬升。”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夜里又做一篇,原想嬉皮笑脸,而仍剑拔弩张,倘不洗心,殊难革面,真是呜呼噫嘻,如何是好。”

祥光

祥瑞的光。象征吉利。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丰功厚利,无得而称,是以祥光总至,休气四塞。” 唐 骆宾王 《赋得春云处处生》:“槧日祥光举,疎云瑞叶轻。”《清史稿·天文志十四》:“癸丑年九月庚辰,日傍有青、红二气,对照如门,祥光四暎。”

重璧

古台名。《穆天子传》卷六:“天子乃为之臺,是曰 重璧之臺 。” 郭璞 注:“言臺状如垒璧。”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臺如 重璧 ,逵似连璐。” 清 吴伟业 《读史有感》诗之二:“ 重璧臺 前八骏蹄,歌残黄竹日轮西。”

蓝田

陕西省西安市辖的县。位于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万。为“蓝田猿人”骨化石发现地

霁色

一种蓝色,与雨后天晴的天空一样的颜色

暮烟

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龄 《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前蜀 韦庄 《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 靖 ,暮烟四合矣。”

见“ 暮烟 ”。

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别情

(1).离别的情思。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蜀 韦庄 《东阳赠别》诗:“无限别情言不得,回看谿柳恨依依。”《诗刊》1978年第2期:“ 大虎 进山建水库, 秀梅 赴约来送行。柳荫下,诉别情。”

(2).另外的因由。越剧《庵堂认母》:“想必是娘不认母有别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