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即事原文

阅武因行赏,游山偶答题。

游非骋耳目,阅乃试高低。

可忘百年备,惟殷一敬跻。

黄绫本欲满,简用五言提。

诗词问答

问: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十

2. 自立健锐营于此每年来香山亲阅各兵技艺分别赏赉既示奖励亦资旗人生计耳

参考注释

阅武

讲习武事。《晋书·虞溥传》:“ 溥 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埸閲武,人争视之, 溥 未尝寓目。”《宋史·礼志二四》:“閲武,仍前代制。 太祖 、 太宗 征伐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处。凿讲武池 朱明门 外以习水战。復筑讲武臺城西 杨村 ,秋九月大閲,与从臣登臺观焉。”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某乃 冀王 袁绍 是也,动而能文,长而閲武,自为官以来,累立战功。”《明史·太祖纪三》:“二月壬午,閲武。”

行赏

进行赏赐。《礼记·月令》:“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説。”《史记·乐毅列传》:“ 燕昭王 大説,亲至 济 上劳军,行赏饗士,封 乐毅 於 昌国 ,号为 昌国君 。” 宋 岳飞 《奏辞开府札子贴黄》:“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飭士,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取笑敌人,事关国政,不容不陈。”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关于赏的实际--就是怎样行赏赐福,--经文中没有说及。”

耳目

(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高低

(1) 无论如何

嘴都说破了,老王高低不答应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终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高低叫他弄丢了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黄绫

黄色的光滑又有花纹的丝织品。《金史·百官志一》:“又为簿,列百司官名,有所更代,则以小黄綾书更代之期,及所以去就之故。”

简用

简选任用。《后汉书·樊儵传》:“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宜勑郡国简用良俊。” 元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我朝有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 ,文武全才,乃先帝简用之臣。”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其本道有才者,即可特授,否则开缺另候简用,即以道缺给之。”

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