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菰花

作者: 杨长孺朝代: 宋代

茨菰花原文

折来趁得未晨光,光露晞风带月凉。
长叶翦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
稀疏略糁糁瑶台雪,升降常涵翠管浆。
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

诗词问答

问:茨菰花的作者是谁?答:杨长孺
问:茨菰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长孺的名句有哪些?答:杨长孺名句大全

杨长孺茨菰花书法欣赏

杨长孺茨菰花书法作品欣赏
茨菰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晨光

早晨的阳光

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露晞

《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后即用“露晞”指《诗·小雅·湛露》篇。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沓紈袖飞。” 清 尤侗 《瑶宫花史小传》:“树头落叶舞天衣,萧瑟风篁吟《露晞》。”

风带

衣裙上的飘带。 唐 谢偃 《踏歌词》之二:“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復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正清歌满臺,水裙风带,三更未歇轻盈态。”

翦刀

铰断布、纸、绳等物的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 并州 快翦刀,翦取 吴松 半江水。” 元 郭翼 《阳春曲》:“宫中裁白苧,犹怯翦刀寒。”

茉莉

(1) 一种常绿灌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夏季开花(白色、香味浓厚)。供观赏,花可用来熏制茶叶

(2) 指茉莉的花

稀疏

宽松;不稠密

一片稀疏的树木

糁糁

犹粒粒,颗颗。 宋 范成大 《题蜀果图·木瓜》诗:“沉沉黛色浓,糝糝金沙绚。” 明 张煌言 《重过桃渚》诗:“苔衣糝糝髯偏美,石磴鳞鳞齿未齐。” 清 曹寅 《和孙子鱼<食荠>诗寄二弟》之一:“异乡频举筯,糝糝对梅英。”

瑶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升降

(1).登高与趋下。《魏书·安定王休传》:“至乃居冈饮涧,井谷秽杂,昇降劬劳,往还数里。”

(2).上前与后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於準的,揖让昇降,以行礼焉。”

(3).升进与黜退。 南朝 齐 张充 《与尚书令王俭书》:“从横万古,动默之路多端;纷纶百年,昇降之徒不一。”

(1).上升下降。《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以其位之升降,为其任之烦简。”

(2).盛衰。《书·毕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蔡沉 集传:“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汚也。”《新唐书·吕才传》:“故知荣辱升降,事关诸人,而不由於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大夫称子》:“於此可以见世之升降焉,读《春秋》者,其可忽诸?”

(3).指数量的增减。《新唐书·食货志一》:“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4).评议高低优劣。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因与纵谈诗道,升降流别,盖十而合者又七八焉。”

(5).谓忐忑不安。《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1).上升下降。《楚辞·离骚》:“陞降以工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凭云陞降,从风飘零。”

(2).官职的升迁与黜免。《明史·选举志三》:“又以事之繁简,与歷官之殿最,相参互覆,为等第之陞降。”《平山冷燕》第一回:“圣旨一宣,早有礼部尚书出班奏道:‘督学府县官,即从得才失才为陞降,如此则是寓搜求于制科,又不失才,又不碍制,庶为两便。’”

翠管

(1).碧玉镂雕的管状盛器。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仇兆鳌 注引 张綖 曰:“翠管银罌,指所盛之器。”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腊日银甖翠管新,潘舆迎腊庆生辰。”

(2).管乐器。 宋 晏殊 《连理枝》词:“玉酒频倾,朱弦翠管,移宫易调。” 明 刘基 《苏幕遮》词:“翠管银筝,夜夜歌楼曙。”

(3).指毛笔。 唐 李远 《观廉女真葬》诗:“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鸞。” 宋 柳永 《凤衔杯》词:“想初襞苔牋,旋挥翠管红窗畔。” 明 孙柚 《琴心记·家门始终》:“全凭翠管,巧将一段春织,风流写入宫商调。”

茨菰

即慈姑。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绰菜夏生于池沼间,叶类茨菰,根如藕条。”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茨菰无暑性,芙蕖有凉姿。” 清 张潮 《江南行》:“茨菰叶烂别 西湾 ,莲子花开犹未还。”参见“ 慈姑 ”。

诗囊

贮放诗稿的袋子。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宋 陆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难从酒伴浮三雅,自解诗囊咏七哀。” 梁启超 《腊八小饮》诗:“客怀澒洞诗囊窄,乡思低迷粥鼓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