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

作者: 罗霆震朝代: 元代

钟楼原文

擎天立柱驾梁虹,发越鲸音气量洪。

如法大鸣应大扣,金声玉振九霄中。

诗词问答

问:钟楼的作者是谁?答:罗霆震
问:钟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钟楼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罗霆震的名句有哪些?答:罗霆震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擎天

(1).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唐 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见説 祝融峯 ,擎天势似腾。”《宋史·外戚传·刘永年》:“生四岁…… 仁宗 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水浒传》第十七回:“ 梁山泊 中,聚一伙擎天好汉。” 王西彦 《寻常事》:“几株擎天老樟树,矗立在路边。”

(2).形容重大。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自古大道属 文宣 ,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立柱

建筑物里直立着的柱

梁虹

犹虹梁,曲梁。 宋 晏殊 《望仙门》词:“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

发越

(1).播散;散发。《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郭璞 注:“香气射散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衍 《显志》﹞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近来学者如 漳 泉 人物,於道理上发得都浅,都是作文时文采发越,粲然可观。”

(2).激扬;激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 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 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常有数人登场,每人一隻之曲,而众口同声以出之者。在授曲之人,原有浅、深二意:浅者虑其冷静,故以发越见长;深者示不参差,欲以翕如见好。”

(3).疾速。《汉书·李寻传》:“太白发越犯库,兵寇之应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发越,疾貌也。”

(4).指使疾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今出於 永嘉 。士大夫喜其有发越翰墨之功,争捐善价取之。”

(5).犹焕发。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古法书﹞人间殆不復见,其仅存者皆归御府,但追想其笔势飞动,精神发越耳。”

(6).犹抒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瓏玲其声,龙吟凤鸣,妙契大造,发越七情。”

(7).阐述;阐发。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序》:“世之为士者,贵於立言。然言不可以徒立也,必依乎经史而为之辨证。虽或未遑竭其终始而具释全书,所以发越其光晶,而疏通其晦塞者,其为来学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明 归有光 《易图论上》:“诸经遭 秦 火之厄,《易》独以卜筮存。 汉 儒传授甚明,虽於大义无所发越,而保残守缺,惟恐散失。”

(8).犹显露。 元 李翀 《日闻录》:“ 扬子云 曰:‘月未望则载魄於西,既望则终魄於东,其遡於日乎。’理固该尽,而不如 沉括 之言,能发越其状也。 沉括 曰:‘月如银圜,圜本无光,日耀之乃有光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张子野 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子野 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 温 韦 ,发越亦不似豪 苏 腻 柳 。”

(9).犹发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人之魂神不清明,智慧不发越者,忧心沉沉昏昏、若坠若凝者,其皆由牵累哉!”参见“ 发挥 ”。

(10).犹出息。 周立波 《腊妹子》五:“自从 腊妹子 从饿老鹰嘴里夺回了她那一只小黑鸡婆以后,这位老婆婆就很喜欢 腊妹子 了,总说她能干,将来一定有发越。”《山乡巨变》上十五:“只有发狠做,你们会有发越的。”

(11).古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 椒房 ,后妃之室。 合欢 增城 , 安处 常寧 , 茝若 椒风 , 披香 发越 , 兰林 蕙草 , 鸳鸞 飞翔 之列。”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12). 南朝 陈 贺文发 、 顾越 的并称。《南史·儒林传·顾越》:“时又有 会稽 贺文发 ,学兼经史,与 越 名相埒,故都下谓之 发 越 焉。”

鲸音

洪亮的乐声或钟声。 元 宋褧 《鄱阳萧性渊能鼓琴琴号霜钟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时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诗之二:“不似琵琶不似筝,鲸音歷歷似秋清。” 明 张经 《烟寺晚钟》诗:“鲸音送残照,敲落 楚 天霜。”

气量

胸怀,度量

气量宏大

如法

确实;真正

如法做得好炊饼,我要问他做三五十个,不知出去在家?——《水浒传》

金声玉振

(1).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丝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独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

(2).比喻声名昭著远扬。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玉振。”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金声玉振,天理无不畅之机。”

(3).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宋 黄庭坚 《题子瞻书诗后》:“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蠆尾银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老舍 《赵子曰》第一:“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仆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脏字;除了有时候茶泡的太淡,酒热的过火,才金声玉振的赞美仆役们几声:‘混蛋!’”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