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杂兴

作者:姚潼翔 朝代:宋代

春日田园杂兴原文

壁写新年百事昌,春盘次第蓼芽香。
烧灯过了争挑菜,祭社归来便撒秧。
布达几声催耜亩,吴簪天伏正条桑。
一春忙过无多日,又听鹂鹒报麦黄。

诗词问答

问:春日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谁?答:姚潼翔
问:春日田园杂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后的几天。旧按农历,今亦按公历

百事

各种事务;事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孔 传:“ 舜 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吕公忌 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春盘

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或馈赠亲友,称春盘。帝王亦于立春前一天,以春盘并酒赐近臣。 唐 沉佺期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诗:“岁炬常然桂,春盘预折梅。” 金 元好问 《春日》诗:“里社春盘巧欲争,裁红晕碧助春情。” 马南邨 《燕山夜话·今年的春节》:“什么是‘春盘’呢?它是用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表示勤劳、长久、蓬勃的意思。”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烧灯

亦作“ 烧鐙 ”。1.点灯。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九:“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明 袁宗道 《晚晴偏书》诗:“静嘿怜童僕,烧灯夜未眠。”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一:“彻夜烧灯钓月舫,可知杯酒即天涯。”

(2).指举行灯会或灯市。《旧唐书·玄宗纪下》:“﹝ 开元 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 勤政楼 讌羣臣,连夜烧灯,会大雪而罢,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为之。”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上元节烧灯盛於前代,为綵山峻极而对峙於 端门 。”

(3).指元宵节。 宋 蒋捷 《绛都春》词:“归时记约烧灯夜。早拆尽、鞦韆红架。” 清 纳兰性德 《金菊对芙蓉·上元》词:“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鐙。” 清 洪亮吉 《吴上舍文桂倚梅图》诗:“纔过烧灯无几日,误书穀雨我心惊。”参见“ 烧灯节 ”。

挑菜

(1).挖菜。多指挖野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范宣 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 立 又自诣军前,求免剽掠,又求纵百姓出城挑菜充飢。”《西游记》第五五回:“祇见一个老妈妈儿,左手提着青竹篮儿,自南山路上挑菜而来。”

(2).指挑菜节。 宋 贺铸 《凤栖梧》词:“挑菜踏青都过却,杨柳风轻,摆动秋千索。”参见“ 挑菜节 ”。

祭社

祀土地神。《书·泰誓上》“宜于冢土” 孔 传:“祭社曰宜。”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止雨》:“祭社,击鼓三日而祝。”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二:“它如观黍、祈年、祭社、求晴雨等……都成为王者所必须经常亲自举行的大事。”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布达

书信用语。谓陈述表达。 清 鲍超 《覆黄翼升书》:“知关锦念,并附布达。”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专此布达,并颂撰安。”

书信正文结束处用语。表示陈述如上的意思。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专此佈达,恭请金安。”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专此佈达,即请春安。”

条桑

(1).犹言采桑。《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马瑞辰 通释:“条乃‘挑’之叚借……《笺》云‘枝落之采其叶’者,采亦取也,正训条桑为取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后十五载,诣主人,问所生儿何在,曰:‘因条桑为斧伤而死。’” 唐 皇甫冉 《送郑二之茅山》诗:“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

(2).借指桑树。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七:“明农赋《豳风》,斧斨不得归……植杖不我语,月上条桑西。”

春忙

指春季农忙之时。 宋 黄庭坚 《同孙不愚过昆阳》诗:“田园恰恰值春忙,驱马悠悠 昆水 阳。”

无多

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鹂鹒

黄莺的别名。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葚黑老蚕蠋,麦黄韵鸝鶊。” 钱仲联 集释:“鶊即仓庚。《楚辞·悼乱》:‘鶬鶊兮喈喈。’ 王逸 注:‘鶬鶊,鸝黄也。’”参见“ 鸝黄 ”、“ 鸝鶹 ”。

麦黄

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黄衣,麦黄。此乃以米、麦粉和罨,待其薰蒸成黄,故有诸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