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曲江春游图

作者: 陈谟朝代: 元代

题曲江春游图原文

沙明竹软曲江桥,折水花枝挂酒瓢。

指点杏园飞赤骥,恼人应是董娇娆。

诗词问答

问:题曲江春游图的作者是谁?答:陈谟
问:题曲江春游图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题曲江春游图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陈谟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谟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参考注释

曲江

(1).水名。指 江苏省 扬州市 南 长江 的一段。 汉 枚乘 《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 广陵 之 曲江 。”参阅《初学记》卷六、 清 汪中 《述学·广陵曲江证》。

(2).水名。即 钱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经 浙山 下曲折而东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静中疑是 曲江 涛,此则云垂彼海立。”参阅《浙江通志·山川一·钱塘江》。

(3).水名。即 曲江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参差。”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 南山 鬱初霽, 曲江 湛不流。” 清 孙枝蔚 《东亭春暮忆旧游》诗:“纵到 曲江 谁并马,可怜 秦 女善弹筝。”详“ 曲江池 ”。

水花

(1).亦作“ 水华 ”。荷花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宋 朱熹 《置酒白莲沼上》诗:“共怜的皪水花净,并倚离披风盖凉。”《广 * ·花谱八·荷花一》:“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

(2).萍的别名。《通志·草木一》:“藻生乎水中,萍生乎水上,萍之名类,亦多易相紊也。按:萍亦曰水花。”

(3).泛指水中之花。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谘议》诗:“林叶下仍飞,水花披未落。” 唐 杨衡 《题玄和师仙药室》诗:“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

(4).指水上冰花。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今人于春、秋分夜半时,汲井水满大瓮中,封闭七日,发视则有水花生於瓮面,如轻冰。可采以为药。”

(5).浪花;受激而四溅的水。 唐 李白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诗:“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宋 梅尧臣 《送公仪龙图知杭州》诗:“ 江 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 巴金 《家》十九:“﹝ 觉新 ﹞一个不小心把船弄往右边一侧,甚至溅了水花上船。”

(6).指水里冒出来的泡沫。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

(7).浮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浮石》。

(8).即水痘。参见“ 水痘 ”。

酒瓢

(1).盛酒的瓢。泛指酒具。 唐 姚合 《酬田卿书斋即事见寄》诗:“不是相寻嬾,烦君举酒瓢。” 宋 王禹偁 《题张处士溪居》诗:“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景耀月 《对酒歌》:“况復诗兴时犹豪,中间能不置酒瓢。”

(2).葫芦的别名。 清 厉鹗 《夏日田园杂兴》诗:“声高与客听芸鼓,味苦呼童种酒瓢。”

指点

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杏园

(1).杏树园。 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诗:“寂寂孤鶯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前蜀 牛峤 《酒泉子》词:“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

(2).园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郊 大雁塔 南。 唐 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 唐 贾岛 《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 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神龙 已来, 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

(3).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 宋 王禹偁 《初拜拾遗游琼林苑》诗:“ 杏园 鶯蝶如相识,应恠重来蒨綬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 杏园 料已题诗罢,望 长安 使人悲诧。”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类·柳》:“杏园一宴,桃李春官。”

(4).古 黄河 渡口名。 唐 郭子仪 曾自此渡 河 讨 安庆绪 。今为 河南省 汲县 杏园镇 。 唐 杜甫 《垂老别》诗:“ 土门 壁甚坚, 杏园 度亦难。”《新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自 杏园 济 河 ,围 卫州 。”

飞赤

指朝霞。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可以回念,年年的夏日清早之飞赤,也可以预想,明年后年,暑日初晨之 远东 --那不都有‘晓霞’么?”

恼人

使人烦恼

这里 * 天天下雨,真恼人

应是

(1).料想是;应当是。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刘基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据此一説,自然应是父亲更重。”

(2).凡是,所有。

娇娆

(1).柔美妩媚。 唐 韩偓 《意绪》诗:“娇嬈意态不胜羞,愿倚郎肩永相著。”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蔡襄 (书法)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嬈,行步缓慢,多饰繁华。”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娇娆了。”

(2).美人名。 唐 杜甫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诗:“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 董娇嬈 。”一本作“ 娇饶 ”。 唐 李贺 《恼公》诗:“ 宋玉 愁空断, 娇嬈 粉自红。”

(3).指美人。 唐 李商隐 《碧瓦》诗:“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娇饶。”一本作“ 娇嬈 ”。 明 沉鲸 《双珠记·助恶谋奸》:“一自遇娇嬈,相思日夜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那一队娇嬈,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参见“娇饶”。

标签:春游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