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田集议(以姓为韵)

作者: 杨杰朝代: 宋代

藉田集议(以姓为韵)原文

甸师经始遇金穰,禁籞清樽合奉常。

千亩方田开帝籍,四时和气聚神仓。

青坛改卜先农兆,曲水交流上巳觞。

欲识汉家林苑富,融融春泽浸长杨。

诗词问答

问:藉田集议(以姓为韵)的作者是谁?答:杨杰
问:藉田集议(以姓为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藉田集议(以姓为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杨杰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杰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2. 以姓为韵

参考注释

甸师

即甸人。古官名。《周礼·天官·甸师》:“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共齍盛。祭祀共萧茅,共野果蓏之荐。丧事代王受眚烖。王之同姓有罪,则死刑焉。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晋书·潘岳传》:“於是乃使甸师清畿,野庐扫路。”《陈书·高祖纪上》:“同姓 有扈 ,顽兇不宾……一朝揃扑,无待甸师。”

经始

开始营建;泛指开创事业

经始大业

金穰

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语出《史记.天官书》﹕"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较也。"

禁籞

(1).亦作“ 禁蘌 ”。禁苑周围的藩篱。指禁苑。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风烟凄而禁籞寒,草木落而城隍晚。” 唐 楼颖 《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军》诗序:“地即故倅天官 顾公 之旧林,今贰宰君 李公 之别业,右抵禁籞,斜界 沁园 。” 宋 曾巩 《橙子》诗:“江湖苦遭俗眼慢,禁蘌尚觉凡木多。” 宋 王禹偁 《园林犬赋》:“若乃风暖掖庭,花繁禁籞,扇挨锦翼之雉,笼近雪衣之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然麟凤为王者之祥,狮鸇仅禁籞之玩,君子宜何居焉?”

(2).指宫廷。 宋 岳珂 《桯史·乾坤鉴法》:“ 徽祖 尝召之入禁籞。” 明 宋濂 《忠孝堂铭》:“凡于国事,近则服劳禁籞,远则捍御边陲,无一丝不尽于忠。” 清 黄宗羲 《陆文虎先生墓志铭》:“九重禁籞之地,九列大臣之重,一落魄妄男子得以隻手障天,狂言作鱷。”

(3).指宫廷门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佟襄毅伯》:“故当时禁籞严警,有终身列部曹而不识 乾清门 者。”

清樽

见“ 清尊 ”。

奉常

(1). 秦 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庙礼仪,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颜师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

(2).保持恒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千亩

春秋 时地名,在今 山西 介休县 南。《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 千亩 之战生,命之曰 成师 。” 杜预 注:“ 西河 介休县 南有地名 千亩 。”《国语·周语上》:“三十九年,战於 千亩 ,王师败绩於 姜氏 之 戎 。”一说 千亩 之地有二:一为 周 地,见《国语·周语上》;一为 晋 地,见《史记·晋世家》。参阅 清 齐召南 《春秋左氏传注疏考证》。

方田

(1).古九章算术之一。即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 汉 郑玄 注:“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隋书·律历志上》:“所谓率者,有九流焉:一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

(2).指 宋 初所行之屯田守边制。其田方形,故称。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上方考古道,兴方田,俾封疆之臣,修耕战之备。”《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开禧元年》:“ 王阮 有文武干略,尝知 濠州 ,请復 曹瑋 方田、 种世衡 射法,日夜守备。”按,《玉海》卷一七六:“﹝ 端拱 二年﹞内出手詔諭边将曰:‘朕今立法令,缘边作方田,已颁条例,量地里之远近,列置塞栅。此可以限其戎马,而大利我之步兵也。’”

(3).指 宋 王安石 所行之方田法。《宋史·王安石传》:“﹝ 王安石 ﹞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参见“ 方田法 ”。

帝籍

(1).皇室的谱录。《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元暐墓志》:“盛烈高功,焕於帝籍。”

(2).皇室所藏的图书典籍。《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 巴 梁 ,则功著铭典;云撤 江 汉 ,则声留帝籍。” 唐 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图书皆帝籍,寮友尽仙才。”

(3).见“ 帝藉 ”。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神仓

古时藏祭祀用谷物的处所。《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飭。” 郑玄 注:“藏祭祀之穀为神仓。” 孔颖达 疏:“神仓者,贮祀鬼神之仓也。”《新唐书·礼乐志四》:“藉田之穀,敛而钟之神仓,以拟粢盛及五齐、三酒,穰稾以食牲。”

青坛

帝王春日郊祭用的土台。 汉 刘桢 《黎阳山赋》:“南荫 黄河 ,左覆 金城 。青坛承祀,高碑颂灵。”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三:“草发青坛外,花飞苍玉前。”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青坛环玉甃,红础鑠金光。”一本作“ 青坻 ”。

改卜

(1).谓重新占卜。《左传·襄公十三年》:“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 杨伯峻 注:“改卜,重新起卜。”《左传·哀公十七年》:“王与 叶公 枚卜 子良 以为令尹……他日,改卜 子国 而使为令尹。”

(2).谓另行选择。《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波振四海,尘飞五岳,九服徘徊,三灵改卜。” 李周翰 注:“言天将恶 秦 浊乱,改卜清平之君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戊辰, 吴幵 、 莫儔 復以檄来督举异姓。 孙傅 等以状答曰:‘……若自元帅府选立 赵氏 一人,不惟恩泽有归,城中及外方立便安帖;或天命改卜,歷数有归,即非本国臣民所敢预议。’”

先农

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 神农 ,或谓 后稷 。 汉 王充 《论衡·谢短》:“社稷、先农,灵星何祠?”《后汉书·礼仪志上》“力田种各耰讫” 刘昭 注引《汉旧仪》:“春始东耕於藉田,官祠 先农 。 先农 即 神农炎帝 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校猎求初吉, 先农 卜上寅。”《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萧云仙 建一坛场,立起 先农 的牌位来,摆设了牛羊祭礼。”

曲水

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曲水流觴日,倡优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参见“ 上巳 ”。参阅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曲水》。

交流

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国际文化交流

上巳

旧时节日名。 汉 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魏 晋 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书·礼志二》引《韩诗》:“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日惟上巳,时亨 有巢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晋 时。 唐 朝赐宴 曲江 ,倾都褉饮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 洛阳 王孙士女,倾城翫赏。”

家林

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汲流旧巘,葺宇家林。” 唐 韩翃 《送冷朝阳还上元》诗:“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廝禁,要説又将口噤。我待解朝簪,再图乡任。那时节呵,他不提防著我,须遣我到家林。”

融融

(1) 形容和乐愉快的样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明亮的样子

春泽

春雨。比喻恩泽。 晋 潘岳 《西征赋》:“弛秋霜之严威,流春泽之渥恩。”

长杨

(1).亦作“ 长扬 ”。 长杨宫 的省称。 汉 扬雄 《长杨赋》:“振师 五柞 ,习马 长杨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长杨 射熊羆,武帐弄哑咿。” 宋 秦观 《韦元成论》:“﹝ 元帝 ﹞ 永元 中幸 长扬 射熊馆 ,布车骑大猎,则是宫室宴享之事,未能如礼也。” 明 高启 《少年行》之一:“官侍 长扬 拜夕郎,况凭内宠在椒房。”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传声报戚里,今日幸 长扬 。”参见“ 长杨宫 ”。

(2).连绵的杨柳。《文选·潘岳<闲居赋>》:“长杨映沼,芳枳树篱。” 刘良 注:“杨,柳树也。” 唐 温庭筠 《太子西池》诗之二:“薄暮香尘起,长杨落照明。”

(3). 汉 扬雄 所作《长杨赋》的省称。 唐 李白 《大猎赋》:“《长杨》夸胡,设网为周阹。” 宋 范仲淹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